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2篇
教育   724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魏春红 《考试周刊》2009,(50):63-63
本文针对学习文言虚词常出现的问题,探寻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2.
陈新国 《新高考》2011,(10):16-17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综观近几年高考,同学们在翻译时失分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没有找准命题老师给定的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因为文言文翻译题,一个句子往往会给定两到三  相似文献   
63.
随着文言文分值比例不断加大,文言文复习已经成为语文决胜高考的关键之一。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复习从而提高分数,是同学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里我提几点复习建议,希望能为广大高三同学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4.
本文考察了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结合汉语事实对“了”字理论进行的一般性研究,对虚词“了”的分类、语法意义、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整理、比较、归纳与综合。  相似文献   
65.
《佛本行集经》是自古至今汉藏广泛流传的一部经典,由隋代僧人阇那崛多翻译。此经内容分为六十卷,其所用句法词汇难以理解,不易为现代人熟知。其中"毒"字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变化。了解了经中词汇语义与句法如何变化,才能更好地了解本经的内涵。  相似文献   
66.
体认语言学是对国外认知语言学进行本土化修补后提出的新兴交叉学科,强调将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后现代哲学的新观点融入语言学研究之中,其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体认语法”的设想,认为语法的最本质特征为“体认性”,它是人们基于对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体)”和“认知加工(认)”在语言编码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与戴浩一“汉语认知功能语法”的思路相似。我们还认为,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和身体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便在心智中形成了“对称原则”,致使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对称结构,它可视为汉语语法的最重要手段,不仅可弥补号称汉语两大语法手段“词序”和“虚词”之不足,还可解释汉语基本句型和若干怪句的成因,可望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和教学实践开辟一个全新方向。  相似文献   
67.
《平妖传》是一部产生于明代的长篇神魔小说。这部近代汉语文献,大致体现了当时的语言特点。书中"将"的用法反映了近代汉语的某些特点,文章在对其做穷尽式考察的基础上,对《平妖传》中"将"的虚词用法进行分类和描写。  相似文献   
68.
表揣测语气的文言虚词在句子中作副词用,一般翻译成"恐怕""莫非""大概"等,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得无"。此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莫非"。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相似文献   
69.
在英语惯用词组中,冠词的用法在某种程度上左右其语言意义。对此,我们务必多加留心,切不可在语言实践中误用或错用了惯用词组中的冠词,闹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错误。  相似文献   
70.
姜有荣老师在《中学语文》(2002年10期上半月刊)上发表《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五处硬伤>一文,认为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10小题A选项中“被……所”犯了杂糅的语病,理由是此项推断把表示被动句的两种常见格式掺杂糅合在一起使用,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笔者对姜老师的看法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