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1.
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带来了同城化的生活节奏,在社会质量理论的价值诉求下,具有民生特色的公共卫生是否符合同城化的发展潮流值得探讨.公共卫生的同城化是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区域卫生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社会质量的关键性举措.广西西江经济带战略在大西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区域资源整合优势.以社会质量为研究切入点,分析西江经济带的公共卫生发展情况,提出符合社会质量价值诉求的公共卫生同城化发展举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2.
明代初年,江西刘崧为代表的西江派影响了明代的翰林院作家。江西籍作家成为有明一代翰林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西江派成为庙堂文学的机缘,在于杨士奇成为内阁重臣,长期主持文坛,影响一时的创作风尚,培养大批作家,在文学上形成多条衣钵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93.
文章引入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模、旅游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关联修正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空间关联强度按大小划分为5个等级:微弱关联、弱关联、中关联、强关联和极度关联,整体关联强度较低,但在逐年增强;(2)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中,广州为区域中心,南宁和柳州成为区域副中心,形成了“三角形”的空间网络结构,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在不断上升,但上升空间较大;(3)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大致可以分为:由广州、佛山和南宁组成的板块一;由肇庆、云浮和梧州组成的板块二;柳州和贵港组成的板块三;百色、来宾和崇左组成的板块四。  相似文献   
94.
本文通过对西江学院创办的原因、创办者、得名、经费和学院对桂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促进,论证二者的互动关系,为一所大学对它所和地区的社会和文明的影响提供了具体的佐证。  相似文献   
95.
西江苗寨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蓬勃发展的同时对西江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古歌的影响最为明显.追踪西江苗族古歌的变迁历史,剖析西江古歌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走向,有助于探究挽救苗族古歌的思路,为西江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西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西江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八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坐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97.
通过调查,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从柳州西江水路货运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柳州西江水路货运建设中的问题。对如何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柳州段,打造"水上高速",提出了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98.
西江苗寨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4):F0003-F0003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距黔东南州首府觊里315公里,距省城贵阳260公里,是全国最大的苗寨,人口近6000人,户数1288户,素有“千户苗寨”之称。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其意为苗族西氏支系居住之地。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西江苗族同蚩尤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郑君 《青年记者》2010,(2):12-14
2009年5月,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和肇庆市委的支持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西江日报社签署《关于西江日报社与南方日报社深化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就以资产为核心的深化合作内容达成一致。2009年岁末,双方共同注册成立的西江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和整合后两报新的采编平台同时挂牌。  相似文献   
100.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苗岭山脉主峰雷公山北麓,它的主体高高耸立在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木壁青瓦的吊脚楼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蜿蜒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属于典型的河谷地带。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这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现已被确认为一种很好的生态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