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锻炼善良     
芝加哥的街头,晚上八时许,一个叫乔治的十三岁男生补完课回家时,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口,目睹了一场车祸。一辆小轿车迎面驶来,将一个乞丐模样的男子撞倒在地,小轿车的司机慌忙地下车察看,当发现乞丐已经昏迷后,他慌作一团地爬上轿车,驶离肇事地点。乔治看清了那个男人的脸庞,特别清晰的是,他的左脸有一大块胎记,在灯光下十分耀眼,乔治还看清了那辆车的车牌尾  相似文献   
32.
周婷 《青年记者》2014,(1):35-36
假新闻指违背真实的新闻。①假新闻年年有,并不断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有些假新闻,通篇看好像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然而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这种看似真实的新闻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并非因为事实造假,而是因为新闻中部分新闻要素失实或被遮蔽了。表现形式2011年对于"小悦悦事件"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公众对这件事情的思考被媒体报道引向一个极端:认为18个路人冷漠无情,见死不救,有网友甚至对肇事司机和18个路人进行"人肉搜  相似文献   
33.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然而,物质生活的丰裕并非总能造成道德高尚的人和文明的社会。虽然新闻的选择和极端事件的刺激,有可能放大了人性冷漠的程度,但从特殊人群在公交车上该不该被让座、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起等问题的讨论,从见死不救先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34.
近来,“最美妈妈”、“最美爷爷”、“最美女孩”、“最美教师”等感人事迹不断地激励着国人。与那些见死不救的道德冷漠者相比,他们身上彰显了人性的光辉,值得高度肯定。然而,客观地讲,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做了应该做、乐意做的事情,将其誉为“最美”,似乎有拔高之嫌。  相似文献   
35.
王蕾 《青年记者》2012,(6):26-27
格奥尔格卢卡奇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阐释的物化理论,物化意识和总体性原则等重要思想,在当今中国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 近几年,由于网络、电子社交媒体等新媒体飞速发展,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呈现的涉及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教育保障、贪污腐败等各方面的社会问题频频显现.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老人跌倒以后无人敢扶,伤人制假造劣屡有发生.存在着见死不救、麻木和冷漠,但我们还是要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好,甚至感动。比如今天多地评选的“感动人物”“民间英雄”等。当今中国的主流价值判断依然是向善向真的。助人利他、扶贫济困、危难时伸手相助甚至舍己救人,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美好品德。少部分人道德的失范和道德标准的模糊并不代表主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7.
从南京"彭宇案"到佛山"小悦悦事件",全国正逐渐掀起一场关于道德是非的大讨论。文章在对导致出现"见死不救"道德缺失现象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养老保障、国家立法、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等层面提出了道德救赎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8.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功利主义目的论伦理学基本原则,即通过苦乐的计算,来选择行为中那些最有助于增进快乐总量的行为。然而由于功利主义原则具有内在的缺陷,容易使其在实践上陷入"见死不救"的困境。因此,只有把这种功利性的追求,建立在自身内在的目的——德性的基础之上,履行行为者自身的义务,才能走出"见死不救"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39.
无敌香香功     
"救命呀,救命……"这天傍晚,小夕匆匆赶路,正要赶到前面的小镇上和大师姐碰头,突然,一阵求救声随风传了过来。作为香香门的弟子,哪能见死不救?小夕连忙循声飞奔过去。最后,她来到了一座陡峭的悬崖下,只见一个人被挂在悬崖上的荆棘丛中,正在叫救命呢。猛烈的山风呼呼地吹过山崖,这人随着那些荆棘一起晃动着,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小夕吓了一跳。但她马上镇定下来,转头向四周看了看。  相似文献   
40.
送蜗牛回家     
徐丽 《班主任》2013,(6):57-57
放学前,我来到班上布置作业,不经意间,发现教室“卫生角”的废纸篓里有许多蠕动着的蜗牛,估计是学生上完科学课后丢弃的。 蜗牛虽小,可也是一个个生命呀!弃之不顾,等于见死不救。一个对生命漠不关心的人,将来能够关爱他人的生命吗?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吗?我的学生怎么能够如此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