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6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21世纪信仰迷茫成为世界性的现象,又要求我们对儿童的信仰给予更多关注。升旗仪式由于其特殊的意义对于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但同时仪式活动的刻板性也对儿童带来了一些不适当的约束。以社会学的视角,通过对邯郸市某小学升旗仪式的场景及基本操作模式的分析,包括场域的划分、权力的选择与运作等,力图揭示其中隐含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392.
《上海女孩》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力作,小说以主人公秦珍珠的口吻讲述了一对姐妹如何经历曲折最终在美国洛杉矶生活的故事.本文主要将福柯的空间理论和身份理论相结合,分析叙述者在空间的位移下对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变化过程.在权利与规训的融合下,通过构建"异托邦",叙述者逐渐消除身份焦虑,重新获得了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393.
《体育与科学》2019,(4):62-67
"马拉松跑"具有的社会文化表征功能日益凸显,对其研究理应超越现有的运动生物学视域。以马拉松运动参与者群体在线上平台中关于自我呈现话题和生活史互动的文本资料为分析对象,进行镜像隐喻质性分析。研究认为:在技术惯习下,身体规训主要以自我规训和交互中的外在管控与规训为主;马拉松运动参与者借助于线上晒记录和线下破纪录的方式来沿袭竞技主义文化惯习;在社会分层和权力层级的复制与再生产方面,相对于外群体,马拉松跑阶层有其特定的交流术语、装备,具有"区隔"和专享属性;借助于科层制管理、运动水平等级以及比赛群体职业身份的差异,马拉松内群体渐次分化为次级群体,权力呈现出一定的差序化格局。马拉松"热"的背后既有传统功利性体育价值观的形塑,也凸显了社会在大众体育需求供给方面的结构性受限。跑者借助于马拉松赛事的平台,表达了对体育竞赛缺失、体育数字主义的威权以及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的质疑、不满和抗争,抗争的背后传达和隐喻了大众对主体性、体育素养和环保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394.
本文通过分析《克拉拉与太阳》中主人公乔西在权力规训下逐渐还原被遮蔽、被驯服的主体意识并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探究石黑一雄隐藏在科幻外壳下的人类普遍存在的情感发生机制以及多重情感的具体内涵。石黑一雄透过小说文本重建了爱、希望与信仰等精神维度的人类社会理想模式,从永恒的情感命题中寻觅到人类的独特性所在,反思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权力模式和思维模式,热忱呼吁主体意识的还原。  相似文献   
395.
张孟杰 《视听》2023,(4):94-97
随着社交媒体的泛化,各种新鲜事物以媒介为中介最大程度地充斥着现代人的感官系统,刺激和形塑着人们的身体感知方式,使其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嗅觉都得到了极大满足。坐在电脑前的“机器人”与在赛博广场中肆意表演的“人”镶嵌在同一个身体中,展现出身心隔离的现实景观。而当广场中的戏剧落幕时,原本隐匿在幕后的孤独感会被无限放大,在此身体和媒介的互动场景下,触发了人们的自我规训机制,但似乎收效甚微,用户在浅层赛博空间和真实生活场景的夹击下逐渐呈现出异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396.
张莉平 《今日科苑》2010,(18):213-214
身体上的印记对于处在一定社会政治,权力等意识形态下的身体来说是有其深刻意义的,紧箍咒作为孙悟空身上的印记,它是神佛统治者对孙悟空进行规训的工具,体现了权力对于肉体的惩罚和报复,孙悟空在紧箍咒的约束下完全变成了"驯服的身体"。  相似文献   
397.
梁虹 《现代传播》2006,6(5):97-99
就审美意义而言,在不讲求深度和意义的后现代语境下,媒介影像文化试图更多地关注现象和表面形式的表达。其中,“视觉狂欢”是媒介现象与表面形式的重要表现之一。然而,对观者而言,“视觉狂欢”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与解放;相反,在一定意义上,媒介影像体现出了对观者的权力与监控。  相似文献   
398.
《第六病室》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契诃夫创作思想的革新。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第六病室》,深入分析第六病室的权力运作体系及主人公拉京疯癫的实质,可以得出结论,小城与第六病室是规训社会与监狱的缩影。拉京的疯癫是权力运作机制为完成规训对其加以排斥的结果,其实质是拉京对非理性沙皇专制制度的反抗。契诃夫借主人公拉京的疯癫式反抗,表达了自身在冷静审视国家暴力机器后的思索。自此,作家摆脱“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转向对专制制度的猛烈抨击,在思想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99.
400.
2022年年底,一款派对游戏《Goose Goose Duck》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亚洲区玩家的眼球,这也正是网络游戏开发者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媒介空间生产的一次成功探索。研究发现,与传统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相比,这类新型派对游戏迅速爆火的背后是游戏设计者与玩家作为媒介空间生产的共同主体“双向规训”的关系建构逻辑。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探寻新型派对游戏中蕴藏的空间权力结构及其暗含的“权力幻觉”,有益于对深度媒介化时代现实社会关系建构方式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