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虽然英语因其简洁的语法而更易为众人所接受,但其拼写的复杂却让人困惑.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拼写体系中或遵循发音规则的拼写或不遵循发音规则的拼写所造成的纷繁复杂的特性常常会使他们觉得混乱.无论是从历史环境的演变还是从人文社会的发展来看,导致文中所述两者的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历史时期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英语本族语言发展的历程等方面来展开论述,从而说明英语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和外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2.
刘熙<释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探索语源的著作.本文对其中部分同源词进行考证阐释,以验证它们的可靠性.同时,考证中还推论系联了其他同源词.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敦煌文献“分雪”一词语源与语义发展路径、“分雪”与“分说”语音关系、敦煌文献本身的语言结构、“分雪”“分说”文献出现时间先后四方面讨论,认为敦煌文献“分雪”一词系同义连用,“分说”借字说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34.
张冠李戴     
《科学与文化》2000,(6):42-42
  相似文献   
35.
“婆”用于“VP-neg”句式,与“不、非、未、无”可以互换,功能相同。通过排比佛典同一故事内容的异译,认为“VP不”式的“不”作为语气词是北方语言的特点,南方正反问句采用“VP 不 VP”格式来表达。通过音义关系的考察,认为“不、非、未、无”具有同源关系,“婆”源于“不”,是通语“不”在西部方言中的变体。唐代以后,正反问句中“不”“无”的使用出现此消彼长,口语里“无”保留了古音,而“不”则借“婆”延续生命力。“VP-neg”式里的否定词逐渐固化为塞音声母和鼻音声母两类,主元音为[a]类及其变音,并以此为基点逐渐扩散,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域,分别用了不同的字来记录,“婆”写作“波、啵、罢、吧”;“无”写作“磨、摩、麽、么、末、没、嘛、吗”。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对联绵词“宀康宀良”的语源探寻,发现该联绵词是以单音词“宀康”为语根通过延展音节,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宀康宀良”的语源实系于单音节的宀康族词,它们语音上密切关联,语义上以“虚”、“中空”为共同的义核,据此我们系联出了一个大词族。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部分四川方言词语的民俗语源作了分析,并认为要全面深入地探究方言词语的语源,我们不应该只拘泥于语言的内容研究.还应该结合其产生的一些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语源学的角度,在文字与语言一般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语词的一个特殊来源:基于汉字构成的语词,从而丰富了汉语语源学的研究,拓宽了一般文字和语言关系的理论研讨面。  相似文献   
39.
龚元华 《天中学刊》2014,(3):104-105
楼橹,据《汉语大词典》指用以瞭望和守御的高台,从语源角度对“楼橹”之“橹”进行考索,可知“橹”的语源是“竲”字,讹变缘由是“竲”俗体作“橧”,因曾、鲁俗写混同,致使“橧”讹作“橹”。后世习非成是,正字“竲”隐而难晓。  相似文献   
40.
语言起源于拟声,拟声词是语言之根。通过汉英比较研究,将汉语语源学研究成果应用于英语词汇音义分析,从语言发展的角度对gl-/gr-的音义及其分化作出解释:汉语"果蠃"源于原始人对果实之类圆形物体滚落时的声音/g-l-/的模仿,在英语里体现为联觉音组gl-/gr-,汉英语都可省去前音或后音而成为"果/g"或"蠃/l"。汉英是完全不同的语言,却有如此之大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明语言的共性。语源是语言共性的本源,只有语源研究才能说明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相信随着语源研究的深入,语言音义的理据性观点会更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