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尝试从语源学和认识语义学两种不同角度入手来分析汉语方言现象:文章首先以音义关联为线索分析洛阳方言中的“坷漏”、“坷廊”和“康宀良宀”,进而证明三者与“空”和“壳”为同源词。最后部分结合洛阳方言调查,考察该方言体系中“坷漏”和“坷廊”的相关语义,并从认识角度来推测它们的语义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72.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原始字形所表现的,是先民对抽象概念和客观事物的认识。类似的字形,往往可引申出相近、甚至相同的意义。从构形上看,语从吾声,吾从五声,与汉字由独体字向合体字,由表意字向形声字发展的脉络,极为吻合。从字音上看,“语”、“吾”“五”三字,古音又同属疑纽鱼部。证以诂训及甲金文原始字形,可知“语”之声义乃受诸“五”,“吾”为“五”之增偏旁体。后又添一“言”旁作“语”。  相似文献   
73.
清代云南语言文字学家吴树声以小学的眼光治《诗》,发明条例,通其义训,著《诗小学》一书。其书立论精当,言必有据,于训诂颇多创获,往往发前人之所未发。然目前学术界对吴氏此书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无人对此书在训诂上所取得的成就予以系统的评价。本文从训诂的角度提出有关的六个方面对吴氏此书进行述评,充分肯定其书在训诂上的价值、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以资今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4.
以安徽省市、县、乡三级自然要素类地名为研究对象,笔者利用Excel和GIS技术对地名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在1657个乡镇地名中共有890个自然要素类地名,占地名总数的一半以上;地名的地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地名分布与地形和水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四个方面评估了近十年来汉语语源研究的状况:(1)对传统语源研究深刻的反思;(2)对语源学理论的全面探讨;(3)对语源研究方法的深入探索;(4)对同源词(字)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与汉语传统语言学理论相结合,双形声字声符兼义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上阐释了声符字或兼义或不兼义的根源在于载源与不载源。进而又具体阐明了声符语源是多途径的,并以语源为轨迹,以语音为线索,科学地揭示了假借、反训成义、声近义通等六条语源途径。从而使声符兼义呈现出纷坛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77.
以《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一、第五版为封闭域,采用定量统计的手段对其中的外来词进行相关对比分析考察。主要从外来词的语源角度研究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以探求现代汉语外来词语源的历时性特点。  相似文献   
78.
经研究,“白”的语源应该有五个,造字义为“日光”,通“帛”、“别”、“伯”和省“日”,是假借其音或其形而派生出系列语义。它作为一个汉字也有它的构形及其用法。而比较有影响的辞书解释“白”的语义时不同程度地存在字头缺失、语源混乱问题,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9.
文章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俄汉成语语源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俄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0.
赵丽 《文化学刊》2009,(3):90-94
我们现在居住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传媒都得到高速发展。传媒语言作为传媒时代的产物及标志,真实地折射出社会及民俗发展的轨迹。本文力图从民俗角度入手,打开传媒语言的内宇宙,以民俗视野来研究考释传媒语言的语源,让读者领会到语言与民俗在传媒时代的相互博弈,以此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