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3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找矿难度的逐步加大,对地质控矿条件的分析越来越重要.在乌拉山北缘,乌拉山群第三岩组片麻岩地层,是磁铁矿、超磁铁矿的重要含矿层位.在找矿过程中,乌拉山群第三岩组地层应作为重要的靶区,对提高找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2.
郑板桥主张人人平等。他认为"人本同根",富贵贱是后天的因素造成的,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所以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郑板桥还提出了"天道循环"的理论,认为人的贵贱都是可以轮回的。此外,郑板桥还认为,看戏要看曲终头,他由旧戏因果报应的情节安排得出"剧终之平"的结论,强调人在处于"不平"的情况下,只要坚持到最后,就会实现人生之"大平"。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宁夏师范学院女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发现,边地区师范女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宿舍化”现象较为突出。而对女大学生心理内环境与社会外环境进行分析,使社会、学校、家庭能共同关注课余生活在其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群中,晚唐诗人秦韬玉并不是一位独标格调、为人瞩目的名家。《全唐诗》中录存其诗一卷(三十六首)。他的诗典丽工整,内容较乏。然而,《女》一诗却被人交口称誉并被各种选本所青睐,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95.
由于特干硬性碾压混凝土设计在国内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本文通过对特干硬性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设计,总结出特干硬性碾压混凝土设计的经验公式和制作方法,对特干硬性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理论提出了一些经验性和指导性的方法和观点,对我国特干硬性碾压混凝土基础技术理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6.
"习近平精准扶思想"当前是中国高校关于大学生扶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在充分学习该思想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当前本校大学生精准扶的过程管理情况及成效收集了240份问卷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现行大学生扶政策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精准扶管理制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大数据识、多维度扶和科学监管的具有可复制性的本校大学生精准扶管理模式,可有效推进高校精准扶工作。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基于社会机会函数(SOF)构造机会指数(OI)和机会益指数(PIO)的方法测度中国义务教育的益性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89-2009年中国7-12岁儿童的平均受教育机会扩大12.19%,机会益指数(PIO)的值由98.77%升至98.83%,仍小于1,益性虽有所改善,但这期间小学教育不具有益性;1989-2009年中国13-16岁青少年的平均受教育机会提高17.86%,1989年中国初中教育不具有益性,经过20年的发展,2009年中国初中教育机会益指数(PIO)达到100.22%,大于1,表现出一定的益性,但益性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最低收入组家庭子女享有义务教育的平均机会仍然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98.
对于陶渊明出仕及归隐的原因,研究者虽不乏其人,看法却基本一致。陶渊明出仕,不少研究者持"为而仕"的说法,而他的归隐,则被认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不向权贵低头,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结果。这里作者对陶渊明的""提出疑问,进而对"为而仕"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9.
对于陶渊明出仕及归隐的原因,研究者虽不乏其人,看法却基本一致。陶渊明出仕,不少研究者持“为而仕“的说法,而他的归隐,则被认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不向权贵低头,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结果。这里作者对陶渊明的““提出疑问,进而对“为而仕“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00.
张浩 《教育探索》2011,(7):123-125
当前,高校对家庭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提高对家庭困大学生救助工作的成效,高校应当从被救助主体、救助内容、救助体系和救助途径等方面着手,着力构建一种个体与群体、物质性救助与非物质性救助等协同救助的机制,应充分发挥各种救助途径和救助方法问的互补和融通作用,以凸显救助体系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