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34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3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迎着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我们走进了崭新的2011年。在此,《今日教育》向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相似文献   
42.
案例:教学找规律(周期问题)一课时,教师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找到了教材主题图中盆花、彩旗、彩灯的排列规律,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利用规律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好吗?(学生思考、记录)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3.
人生就像一场竞赛,有着起跑线与终点线,发令枪响,有人如离弦之箭,把众人甩在身后,以为胜券在握。其实不然,最终结果往往与开始时的状态大相径庭。由此,我要说:莫以起点论三分,成败须看终点线。赢在起跑线,固然甚好,但如果中途泄劲,则结果难料。自古以来,天才并不在少数,神童更是不乏其人,这些孩子与常人相比,在  相似文献   
44.
在培训领域,学习者分析作为培训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践中往往被忽视,缺乏实证研究。文章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聊城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中学习者分析为例,分析受训教师的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和态度,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启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  相似文献   
46.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多变,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要求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求各种解题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认为中国和西欧向封建社会过渡存在一千年的时间差,这是奴隶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种历史的必然。丝绸之路的开辟,开创了世界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新时代。各民族向封建社会过渡有四种过渡类型。中国和西欧分别属于过渡的常规型和综合型。中西向封建社会过渡时间和过渡类型的差异,使两者封建社会发展的起点即历史环境不同,因而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结局不同。此论富有创见。  相似文献   
48.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育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49.
普通话二字组词语不同的声调组合方式 ,使前后位声调产生不同的动态变化形式。前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明显表现在上声调变为低降调和中升调上 ;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则表现在调值的明显改变上。后位声调的动态变化更为普遍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0.
阅读《朱永新教育文集&;#183;享受与幸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时,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朱永新先生一定会在这本书里帮助我们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设定享受教育与享受幸福的起点?如何抵达那享受与幸福的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