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教育   4783篇
科学研究   1475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298篇
综合类   290篇
文化理论   300篇
信息传播   105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769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790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引进了多滞后时变区间动力系统的指数稳定的概念,用矩阵测度和时滞微分不等式研究了具有多滞后的时变区间动力系统χ(t)=N[P(t),Q(t)]χ(t) ∑(i=1,m)N[Pi(t),Qi(t)]χ(t-τi),τi0(i=1,2,…,m)的指数稳定性,得到了其指数稳定的一些判据,并给出了应用的例子,改进和推广了前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三种群Lotka-Volterra周期系数模型,种群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得到了唯一存在全局渐近稳定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93.
信访工作是高校稳定的基础工作,是高校与师生员工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推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进程等方面做好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994.
社会整合的直接结果是产生社会凝聚力。社会凝聚力是社会结构各要素和谐、协调的根本表现与标志。社会凝聚力对弱势群体而言,能在两个方面消除贫穷造成的心理与社会隔离:“其一,它肯定了那些在体力上和经济上处境最差的穷人所具有的社会尊严;其二,它能增加穷人用同样的社会关系来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与机会”。因此,增强社会凝聚力是从最根本层面上为弱势群体从而也即为所有人营造一个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阐述了对效率与公平的涵义的正确理解及其辩证关系。我国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提出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 理效率与公平二者关系时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当前应采取的 对策。以期通过对“效率与公平”二者的认识与处理促进社会 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决煤矿极不稳定岩层煤巷的有效支护和返修率较高的技术难题,以某矿的工程实践为例,从巷道围岩破坏以及锚注支护的机理人手,根据具体生产条件特点,选择采用锚注联合支护形式,对其方案设计、主要支护技术参数、施工工艺以及支护监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采用该法,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构造了一个解Schr(o)dinger方程的三层显式差分格式.格式绝对稳定,截断误差为O(τ2+h2).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三个年龄结构的单种群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种群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幼年、成年和老年,证明了这个系统是持续生存的,在适当条件下,获得了这个系统周期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99.
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不但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的发展程度,而且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推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研究政治参与理论,探论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不断完善政治参与机制,提高政治参与水平,创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秩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在学校中,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被看作是整体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的,双方在认知上进行沟通的同时,情感、人格等方面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师生从首次接触逐步发展到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除了教师的态度外。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即师生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等心理成分。教师了解和认识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利用这些心理状态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将极大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