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3592篇
科学研究   31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299篇
综合类   193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2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屈骚批评传统久远而源远流长,传统屈骚批评自汉代起便与儒学和经学结缘,批评家多服从政治伦理的评价,以思想内容的好坏、政教作用的大小来衡量屈骚,用汉儒说诗的理论和引此比彼的方法着力于对其思想内容及价值取向的挖掘,而对楚辞独具的诗义和艺术手法均有所忽视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的歪曲。批评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局限是古代屈骚阐释中最为显见的不足,对于传统久远而日益沉滞的屈骚批评而言,新的批评方法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新的方法终于在清末民初隐然成形。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从理论上解释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指出了教育过度和知识性失业在中国开始显现,同时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在信息传递与日俱增的时代,标志已成为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而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传达媒体。图形创意在标志设计中运用的时候,了解图形的"形"与"义"两者的结合;把握图形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对于现代标志设计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杨寅庆 《现代语文》2007,(9):114-115
在汉字中,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构成,形符主义,声符主音.但声符也有表义的情况存在,而且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我国语言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现象,关于形声字声符兼义规律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许慎的<说文解字>(后简称<说文>).宋代王圣美为此还提出了"右文说",他之后的张世南、王观国也有类似观点.宋末元初的戴侗著有<六书故>,以各字原义为纲,释同声符形声字之义.  相似文献   
55.
“义“是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思想体系中的“十论“都是围绕“义“展开的,而这一概念的提出,既有其理论依据一一天志,又有其现实依据--人性.本文将对这一依据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6.
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词汇,它可使句式整齐,可以起到舒缓语气、谐调章节的作用,使句式结构在稳健中显变化,能增强语言的丰富性,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7.
判教在中国佛教中有着体系化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它已构成中国佛教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判教在中国佛教中所以广泛流传,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应该跳出判教在佛教宗派时期的单一功利性作用的思维模式,而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已往学术界对判教研究的阙弱和简单化的贬抑值得注意和应该克服的倾向。  相似文献   
58.
西方关于过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教育的投资,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大量从业人员的实际教育水平明显超过了其所从事工作对教育的要求,被西方教育经济学家称为过度教育现象。本文从导致过度教育产生的原因出发,综合分析了西方社会关于过度教育发生率、过度教育与劳动生产力、过度教育与教育质量、过度教育与个体收益率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探讨了这些研究对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9.
我国教育"过度"问题的性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教育虽然总体上不存在“过度”,但某些方面的“过度”现象非常明显。我国的教育“过度”主要是一种外表性、虚假性、结构失衡性“过度”。即:教育总体不足下的部分教育过度。  相似文献   
60.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教育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幼儿充满自信,有的幼儿缺乏自信,但未来社会是充满着机遇和发展的社会,也是机遇和发展稍纵即逝的社会,只有充分自信的人,才能相信自己,把握自我,及时抓住机遇,使自己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