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229篇
科学研究   16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4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中,博物馆的宣传视频需要改变传统的制作模式,以便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本文以开封博物馆抖音账号为例,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现状,阐述了其粉丝黏合度低、馆藏资源利用率低的双重困境,进一步提出了博物馆抖音短视频内容的优化策略。通过规律发布内容、打造系列视频、运用网络热词、参与热门话题的途径,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博物馆抖音短视频。  相似文献   
12.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已成为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文章运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抖音短视频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研究高校图书馆开通抖音短视频的相关数据,如院校分布、地域分布、认证情况、头像类型、开通时间、粉丝数量、获赞情况、作品更新情况及作品内容等,总结高校图书馆抖音号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系统性优化策略,以期为其他高校短视频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以简短、精炼吸引了大批的受众。疫情期间随着短视频用户和受众的不断增加,其对有关疫情的舆论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技术、内容、数量三个维度,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澎湃新闻五大主流媒体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展开分析,解析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实践举措及舆论引导力构建,为未来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短视频以简短、精炼吸引了大批的受众。疫情期间随着短视频用户和受众的不断增加,其对有关疫情的舆论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从技术、内容、数量三个维度,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澎湃新闻五大主流媒体在抖音平台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展开分析,解析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的融合创新实践举措及舆论引导力构建,为未来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方琳 《采.写.编》2022,(12):92-94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短视频APP。其中,“抖音”APP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用户,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抖音”APP的用户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显而易见,这款APP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内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优化传播内容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18.
常言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均衡与对称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界中,生活中的一片树叶、一朵花乃至我们人类都是依照均衡与对称的法则长成的.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趋向并喜欢这种和谐的美.图1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雕塑"虎牛祭盘",其中大牛的牛头和虎形成了良好的均衡关系.虽然这两个形体的形状和体积并不相等甚至差异很大,然而从雕塑的中心来看,或从整个雕塑来看,两边的"量"却是近似或相等的.这就是均衡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6日,京华时报体育/综合A45版一篇题为《彭荃捡漏由死到生》章报道:  相似文献   
20.
风雪叩门人     
193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萧乾照例到阅报栏去看报,忽然在《大公报》上看到了小说《蚕》和自己的名字。小说原是他寄给沈从文先生请予指教的,没想到就这样登出来。看到自己的创作第一次变成铅字,萧乾真是喜出望外。更令人兴奋的事还在后面。几天后,他接到沈先生的信,大意是说: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接下来的星期六下午,萧乾羞怯怯地随沈先生步入总布胡同一间客厅,见到了“最美丽的女主人”林徽音,那间客厅便是名满京城的“小姐的客厅”。从此,萧乾得以出入顶尖的文化沙龙,在那里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诸先生读诗品文,谈古论今,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