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简要介绍还原论及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阐明从还原论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各个医学模式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作用,特别是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意义,并进一步构画了未来医学模式的蓝图。  相似文献   
62.
体育运动的生命和意识属性决定了运动科学研究不能脱离整体水平,而生命科学的核心研究范式“还原论”把运动科学引入分子水平之后,缺乏充分明确的逻辑路径返回整体水平。运动科学分子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实现人们对体育运动生命和意识属性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63.
简要介绍还原论及系统论的基本原理,阐明从还原论指导下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系统论指导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各个医学模式对疾病诊断治疗的作用,特别是在癌症研究方面的意义,并进一步构画了未来医学模式的蓝图。  相似文献   
64.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够精密思维的脑。探索脑的奥秘是历代科学家的梦想,因此,21世纪被科学家称为“生物科学、脑科学的百年”。综观神经科学的近百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科学的辨证思维方法于始终。其中最典型的是近几十年来,“还原论分析方法”逐渐占据了神经科学研究的主导地位,这使得神经科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得以蓬勃发展。然而,完全沉醉于还原论分析将会使神经科学成为跛足的巨人,因此,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是神经科学发展的重要的也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正是一个“综合——分析——综合”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65.
马晓晴 《天中学刊》2005,20(1):134-138
传统主流心理学一直以自然科学为模板,寻求和定位自己前行的轨迹,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机械论倾向.这种机械论倾向有其科学和哲学的根源.在传统主流心理学中,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到人性假设都有鲜明的机械论色彩.通过对心理学发展历程的梳理与反思,可以发现机械论倾向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只有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促进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科学发展过程中科研方法论转换的战略高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西医结合的必然趋向、现实可能,以及实现结合的途径与前景。  相似文献   
67.
现代科学中的还原论与整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澄清对还原论和整体论的种种误解。分析表明,尽管还原论纲领确实激励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但还原论迄今所取得的成功还是相对有限的;还原论与整体论并不构成对立面,现代科学既不完全支持整体论,也不完全排斥整体论。  相似文献   
68.
还原论是一种现代哲学世界观,它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一些更为简单的或者更为基本的东西的集合体或者组合物;世界或系统的总体运动,是其中每一个局部或元素运动的总和。现代教育将还原论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原本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被还原为简单的物质事实,人的存在被还原为一组社会秩序。现代教育在强调遵守社会秩序的同时,舍掉了对人的内在秩序的遵循,从而使教育丢掉了培养"好人"、引导人过善的生活的内在使命。  相似文献   
69.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证实了孟德尔理论,发现了连锁、交换和动物的伴性遗传规律,提出基因学说,并以此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实验主义而非经验主义的科学理念及实践、坚持"非简单还原论"思想、科研团队的合理组成与协作研究等无不给予我们指导和启发.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古希腊两种对立的实在观为线索,论述了以原子论为传统的实在现在自然科学方法论上的总特征,揭示了两种实在现在当代科学认识中所带来的冲突及所预示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