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减负"既是"老"话题,也是历久弥新的"新"话题;既是应该冷静对待的"冷"问题,也是总被炒作的热火朝天的"热"问题。笔者在基层工作三十多年,对此有一点另类思考。一、就群体而言,"课业负担过重"是个伪命题用百度搜索"什么是课业负担",相关条目近4,810,000个,可见,当今社会对"课业负担"的关注度之高。笔者认为,要厘清"课业负担"的概念,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课业"、什么是"负担"以及"课业"与"负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李仕波 《广东教育》2005,(12):31-32
2005年实验区的英语学业考试既是一次选拔性的考试,又是检验新课程实验成果的考试。因此,2005年实验区的命题如何将对以后实验区的新课程改革产生导向性的影响,也将对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产生导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以立体几何中的点、线、面、体的位置关系为背景的排列组合应用题在高考及其他选拔性考试中经常出现。此类题型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而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扎实的立体几何和排列组合基础知识,又需要运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着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目前,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还不是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教,而是停留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层次,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其根本原因在于考试的模式,特别是中考、高考等大型选拔性考试的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作为教学的指挥棒,英语考试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英语考试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5.
发展性评价与选拔性评价评价功能、主体、标准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生成。本文对两种评价制度下不同的师生关系状况加以比较,以期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66.
中国的高考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公认,更是国人眼中级别最高、公平性最强、关注度最热,担有显著区分性和有选拔性的第一考.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和载体是高考试题.四川省从2006年自主命题以来,至今已经走过10个春秋,今年是我省最后一次自主命题,明年由教育部收回命题权.这是最后一次自主命题,四川命题专家简直是奏响了一曲绝唱神曲.老师们对各科试题有较高的评价,而我对物理试题更是情升八度、爱达  相似文献   
67.
当前在思考教育评价的改革过程中,普遍的思路和做法是从评价本身来寻找改革的出路,这只思考了评价问题自身的内部理论方面问题,实际上教育评价最终要为社会教育实践服务,外在的社会实践对教育评价改革本身是有制约作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当前单从教育评价来思考教育评价改革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出路,因为来自评价外的社会制约因素往往对评价改革有更大的限制作用,特别是选拔性教育评价这一社会影响很大的评价工作,任何的改变都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我们除了从评价本身来思考如何改革外,更应该尊重来自社会对评价改革的意见,从评价的外部影响因素来思考改革,更好地解决复杂的人与薄弱的教育评价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8.
吉林、浙江、江苏和山西4省在2000年高考中实行了“3 X”科目设置方案,并把“X”科目确定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综合能力测试和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一样,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担负着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的重任。2000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共有两种试卷,一是山西卷,一是吉林、江苏和浙江卷(以下简称三省卷)。两卷涉及的考试科目、试卷满分和考试时问是一样的,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学科,试卷满分为260分,考试时间为150min。山西省单独命题,主要是为了支持该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  相似文献   
69.
清末科举考试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考虑是为了矫正世卿世禄制的社会弊端而产生。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废止普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全面发展,科举考试发展表明,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0.
应2001年参加“3+文综/理综”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15个省、市、自治区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在总结2000年试行的“文科综合”命题经验和考试情况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文科综合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说明》提出了“文科综合”的考试目标与要求,对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等作了说明,并对试卷题型予以示例。《说明》既是“文科综合”的命题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复习迎考的依据;《说明》不仅增加了“文科综合”考试的透明度,而且是参加选拔性考试的学生学习的“方向盘”。作为指导学生复习迎考的政、史、地教师,应认真研读《说明》、用好《说明》,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