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51.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悼念他的爱妾董小宛而写的回忆性散文,该文因其描写的爱情故事极富传奇性和感染力而流传甚广。但如果从冒襄的家世生平社会和他所处时代背景出发,并结合《影梅庵忆语》的文本内容分析则会发现:在追忆儿女私情的文字背后,暗藏着冒襄身处时代巨变中进退失据、忐忑不安的士人易代心态。  相似文献   
52.
沈光文被誉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他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律诗与文赋传播到了台湾,对于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有着筚路蓝缕之功。在遭遇华夷突变之际,虽然寓居台湾,但作为明末遗民,沈光文一方面仍以诗文为武器,坚决表示不与清廷合作;另一方面却联合清人组织了对于台湾古典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台湾第一个诗社——东吟社。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沈光文文学风格及地位的阐述,本文则从遗民心态的角度,把存在于沈光文身上的矛盾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53.
清初遗民诗,在清代诗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于地理区域以及文化背景的原因,清初泰州遗民诗群是一个既具独特文化个性,又与维扬遗民诗群有着隶属关系的创作群体。泰州遗民诗群的构成比较复杂,这个诗群主要由泰州本籍遗民与流寓泰州的外籍遗民两部分构成,代表人物是吴嘉纪和冒襄。尽管是一个隐逸型的诗人群体,却呈现出极具个性的群体心态。由于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使泰州遗民诗群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明末清初吴嘉纪与泰州东淘遗民诗群为研究对象,围绕吴嘉纪与明末清初泰州东淘地区的遗民诗群进行论述,主要考证了东淘地区遗民诗群出现的背景、淘上诗社的具体成员以及吴嘉纪与东淘地区的徽州籍遗民诗人的关系。特别是依据地方文献,第一次考证出本地区遗民诗群的形成与消亡时间、遗民诗群的具体成员,第一次明确了"淘上诗社"的成员与分期。  相似文献   
55.
元明易代与宋元易代一样,遗民也接踵而起。大量汉族遗民诗人的存在是明初诗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现象。这些汉族遗民诗人大都在元末诗坛负有盛名,他们在入明后,或拒不入仕,或不奉正朔,在诗文中有强烈的遗民意识,怀念故主,甚至为元朝死节。这种普遍的元朝情节与重新建立的汉族政权之间的疏隔使他们陷入了极其尴尬的悲惨处境。从元明易代之际文人的动向和诗文中流露出来的遗民情节看,"君臣之义"超乎"夷夏之防"是汉族遗民诗人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6.
明清之际,遗民大儒孙奇逢和"贰臣"孙承泽几乎在同时各自撰写了关于畿辅地区的人物传记,即《畿辅人物考》与《畿辅人物志》。两书在内容取舍和文字笔法上的异同,既反映了两人的出处背景,同时也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字禁忌。孙承泽与孙奇逢在明亡前就已结识,入清后两人却没有什么来往。在撰写畿辅人物传记的过程中,彼此虽然互相知晓,但没有直接往来,而是通过祁州学者刁包居间传递信息。他们在修改各自著述的过程中,都参阅利用了对方的成果。直到晚年,孙奇逢与孙承泽才重新恢复了交往。  相似文献   
57.
《顽潭诗话》为明遗民社团——莲社的社集,是一部鲜为人知而又相当重要的明遗民诗社总集。该书以诗歌创作时间为编排顺序,以人、事、时为分类标准,将诗歌分为三类,以故国挽歌、田园牧歌与义士的赞歌为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58.
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公元1644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代。诚如郭沫若所言:“甲申年总不失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中国历史在这里发生巨大转捩,中华学术文化在这里出现深刻变迁。民族兴亡、家园盛衰、人生哀乐、文化嬗变,于这一年聚成焦点;两大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四种势力——明朝、清朝、李自成和张献忠,构成这一年历史的变幻纷纭。  相似文献   
59.
文章从清代绘画发展特点入手,阐述了清代著名的山水画"遗民画家"程正揆的画风、画艺,着重介绍了其主题性手卷<江山卧游图>,以及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程正揆的一幅山水画.  相似文献   
60.
杜濬处在明清交替这一特殊时期,其诗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杜濬诗歌的特点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山水中的一景一物,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亡、入世无门等遭遇,造就了杜濬山水诗中一种独特的意象——“孤”,其诗中的一山一水,大都被蒙上了一层悲清的面纱,较之其他遗民诗更深婉。同时,这奠定了杜濬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