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169篇
科学研究   89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口译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对译员提出了诸多技能要求。本文就如何把握英汉口译中的"三要素"——听辨、口译笔记和口译表达做出了初步探究,主要阐述了听辨中大脑应着重分析、口译笔记中注意力如何分配和记什么以及口译表达应连贯顺畅,旨在帮助口译学习者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2.
曹津源 《初中生》2007,(4):22-23
做课堂笔记的好处有五个“有利于”:一、有利于稳定听课的注意力。课堂上如只听不记,注意力则有可能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二、有利于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从而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三、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复习和记忆。四、有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五、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3.
笔记     
园菜 《当代职校生》2005,(12):36-37
下午最后一节物理课是合班课,我与往常一样,自己做自己的,没有听课,也没有作笔记。教室里人很多.闹哄哄的,老师很生气。  相似文献   
54.
课堂是师生直接沟通、互相交流信息的前沿阵地。此中,师者得以传道、授业和解惑,学生能够及时接受、反馈与提高,而课堂笔记又是连接此种关系的一条不容忽视的纽带,从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及促进作用。18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笔记为"必要的痛苦"。记笔记是比  相似文献   
55.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与《聊斋志异》异工而同曲的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和很高思想认识价值的笔记小说。其中谈狐说鬼 ,惩恶劝善之笔 ,冷峻忠实地反映了清代黑暗腐朽的社会本质 ,暴露和抨击了封建礼教与程宋理学的伪善与丑恶。其思想主题并非仅为“不乖于风教”“有益于劝惩”。发现并阐述其思想主题对于认识《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学价值 ,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没子 金刚钻 拿不住 各地对夏天一种螫人小虫的俗称。闽地俗呼“没子”,京师俗呼“金刚钻”,山东俗呼“拿不住”。《五杂俎》卷九《物部一》:“山东草间有小虫,大仅如沙砾,嚼人痒痛,觅之即不可得。俗名‘拿不住’。吾闽中亦有之,俗名‘没子’,盖乌有之意也,视山东名为佳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7.
两宋是中国史料笔记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笔记作者的撰述旨趣十分明确,他们既不同于先秦诸子的论理譬喻以存哲思,更异于南北朝、唐人因“作意好奇”而为志怪、传奇,而是为着补充、保存信史和施行教化的目的而作,体现出与传统史学大致相通的书写意愿。在采撰范围上,上自军国大事,下至街谈琐议,无所不包,体现出广泛而博恰的特点,而在体例上则善于吸收和创造,表现出灵活、不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群文阅读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教师选择教学资源、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的一种形式。群文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那么,如何开展群文阅读,笔者结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麻雀》一文的教学,进行了三次不同指向的群文阅读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呼应单元主体的群文阅读以下《麻雀》教学片断是笔者呼应单元主题的群文阅读  相似文献   
59.
成功的重量     
徐月 《中学教育》2005,(10):1-1
学生到了高年级,我一直试图培养他们作笔记的习惯,但无论是我预习时提出要求、还是上课时不断提醒,学生总是有些漫不经心。不到我说“必须动笔,必须记下来”,他们就懒懒地不愿动笔。怎么办呢?我一直苦恼着。  相似文献   
60.
该文章以口译中的笔记作为分析的对象,从口译笔记的标准和必要性、口译笔记的语言及格式和口译笔记中符号的使用等几个方面对口译笔记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从而帮助提高笔记的有效性和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