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2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左庄伟 《收藏》2008,(2):193-193
“当今世间少神骏,唯有晓宁纸上马”,这是著名美术理论家左庄伟教授在雷晓宁画马艺术研讨会现场的题字。  相似文献   
52.
金陵怀古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传统题材之一,隋唐以降佳作极多,《桂枝香·登临送目》与《满江红·金陵怀古》便是其中的两朵奇葩。通过对王安石、萨都刺这两篇名作的对比赏析,探析了六朝怀古诗词创新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53.
杨东福 《数学教学通讯》2011,(11):56-57,62,63
试卷报告本套试卷严格按照《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内容、范围和要求设置,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在选题上,本套试卷所选试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宽角度、多层次考查数学理性思维.在试题的设计上,本套试卷最大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一方面注重知识点的覆盖性,另一方面注重对数学思想的考查,如第7、11、12、14题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第13、17、19题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第20  相似文献   
54.
55.
李惠子 《收藏》2011,(10):36-41
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崛起的新金陵画派,以其作品的内容新、意境新、笔墨新而使20世纪中后期的山水画产生了时代性变革。新金陵画派的5位画家(即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成功地完成了从传统山水到现代山水的转型,从意境山水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56.
雪尘 《收藏》2011,(10):18-19
因为一次遥远的写生之旅,也因为这次写生所积蓄的人生经验与艺术经验在特定时代的最佳表述,遂有了1961年5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河新貌"展。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展览以及随后的《美术》杂志以及众多一流艺术家的认可,新中国绘画史上有了"新金陵画派"的名号及地位。既然名之以"新",它又"新"在哪里?除了被谈论较  相似文献   
57.
■所谓"礼仪"俗话说,"礼之用,和为贵"。讲礼仪是人们沟通的润滑剂,更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58.
一曾昭燏,湖南湘乡人,生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她的曾祖父是曾国藩之弟曾国璜,父亲是举人,家境较好,父母虽是书香豪门出身,但都能接受新文化,较为开明。清末的改革维新派人士陈宝箴在湘省大力推行新政,兴办学校工厂,省会长沙尤得时代风气之先。曾昭燏的母亲就十分重视对儿女的教育,曾昭燏的二哥曾昭抡是民国时期著名的  相似文献   
59.
明朝的图书出版政策较前朝相对宽松,为其书坊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金陵所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唐氏书坊顺应时代需求,所刊刻之作品题材丰富,版式多样,可谓利益共赢。唐氏书坊高超的刻工和精美的装帧,对我国的版刻及图书出版都发挥了启迪和示范作用,在我国民间书坊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对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0.
八、心事甲子年的江南乡试在江南贡院举行。大考的消息传到了书局,大家闻之无不欢喜。在书局办公室里,曾国藩站在窗下的书桌前,正拿着一张邸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