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李德渊先生清代末年书法的足迹,苦练张裕钊书体,并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书体中吸取营养,博学苦练,融舍贯通,独壁蹊径,开创了楷书的新字体,人称“德渊体”,先生的字刚颈有力,骨气遒劲挺拔,美观大方,楷法严谨,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后学者代代相传,永为楷范。  相似文献   
82.
“宽猛相济”是历代君主统治人民的一项政策,历来无人质疑。陆九渊则力辨“宽猛相济”之说为诬,并进而否定了这一命题。陆九渊首先认为,宽猛两手只有对象的不同,而没有先后的区别。从“猛”的一面来说,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犯罪,即应依据法律予以惩处。这带有以法律为准绳的意味。他还进一步认为,法律是定罪量刑的客观标准,即使是君主也不能违背法律而任意司法。但在另一方面,陆丸渊又继承了懦家“尚德不尚别”的传统,主张君主以其道德仁义的“本心”治理天下。由此出发,他把“猛”也纳入了“宽”的范畴,认为君主诛恶除暴,保护良善,本身即体现了宽仁之心。他还进一步认为,实行德治仁政,最终就是以德代刑,从而走上了取消法律的道路。  相似文献   
83.
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哲学家,与朱熹并称"朱陆",是有名的"金溪三陆"之一。陆九渊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观点,他的教育理想和教学手段也值得我们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84.
85.
法学博士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博士教育的路径更加应该注重多样性。“博士”是对某一专业进行精深研究的人,现实对博士的理解存在悖论,在我国博士教育由于专业分工过于细化、学术视野狭窄、学术对话封闭,使博士的知识体系不健全、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整体缺乏创新,优秀的人才难以冒出,最终博士...  相似文献   
86.
关于陆九渊心学中"格物论"与"本心论"之间的关系,流行的见解认为,与朱熹"格物"向外寻求"物理"的方式不同,陆九渊的"格物"乃是向内"格心","格物"实质上是"格心"。这种化"格物"为"格心"的流行诠释模式虽然易于凸显陆九渊心学与朱熹理学在"格物"问题上的区别,但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缺憾:它不仅可能破坏作为"格物"说思想源头的《大学》中"八条目"的内在融贯性,而且在陆九渊的言论中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文本学依据。陆九渊的"格物论"应该置于一种"为学之道内外贯通"的理路上来把握:"发明本心"是向内,是为学的根本;"格物"是向外,是对"本心"的涵养和扩充,是为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7.
陆九渊认为本心以其至善纯真的内涵规定着人的道德品质.同时,他强调人的至善,赞美人的主动性,但是,过度地强调自我力量,难免有狂妄嫌疑.  相似文献   
88.
朱陆之间的学术争论是一个绵延八百年之久的大公案。朱熹作为集理学之大成者,陆九渊又是心学体系的开创者,他们为同一时代的两大学者。缘起鹅湖会,朱陆之间在易简与支离,道问学与尊德性,太极与无极,儒学与异端等方面进行了长久的学术纷争。正是这次学术纷争构成了南宋以来元、明、清几代哲学的一条发展主线,朱陆两派又在相互批判与借鉴中彼此吸取有利的因素创新发展.并且对当时的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以及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秩序都有其推动作用和政治意义,所以把握这条主线对方便我们解读清代前期的理学以及比较朱陆二人思想的发展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9.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等著名论断。陆九渊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思想宛如两座山峰,共同构筑了宋代儒家思想的主体部分,对宋代之后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针对陆九渊何以开创"心学"一派,从陆九渊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学和伊洛之学、禅宗及孟子心性论思想等方面对其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0.
本论述了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之会”和书信往来中关于治学问题(实质上就是认识论问题)、“无极”“太极”问题(实质上就是本体论问题)的论辩,指出了二在哲学思想上的意见分歧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