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9篇
  免费   4篇
教育   1691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82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杨录 《考试周刊》2015,(25):21+41
运用诗学理论的相应原理解读散文,无疑能使我们深入领会文本的审美意义,达成对文本的整体审美观照,是散文鉴赏的重要视角。用中国传统诗论中的"境"这一审美范畴对《荷塘月色》予以解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成功,就在于作者精妙地创造出了美之物境、乐之事境、真之情景与浑然之意境,达成了美、愉悦、自由,亦即造境、达意、游心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2.
民族服饰是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地处滇中腹地的玉溪市,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除汉族外,玉溪世居的少数民族还有彝族、哈尼族、傣族、回族、白族、蒙古族、苗族、拉祜族等。在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93.
藏传佛教萨迦派密教命题"成境为心",不仅是一个佛教命题,也是一个与我国古典美学思想有亲密关系的命题。它源于唯识宗,本质上是一种人心内证的修持过程,旨在强调"境"的生成是由于"心",万物皆存于"心",除"心"之外再无实有外境,人应修一颗明空双运的心以达到生死涅槃的无别之见。探索一条从藏传佛教心性学说到审美心理理论的思想道路,既有其优势,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它反映了一种以主体为本源、夸大了主体作用、完全忽略了客体作用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在美学理论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4.
杨柳青 《时代教育》2015,(4):191-192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源。四川成都高新顺江学校且行且探索,着力构建学校"顺雅"文化,让"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建风雅课程、创优雅环境"深入人心,以"顺雅"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文化强校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5.
把雅与俗这一文学鉴赏理念引入汉语国际教育,是想用文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教学内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语言上的雅与俗、文化上的雅与俗。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需要加入一些“俗”的内容,但要进行选择,并与“雅”的内容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6.
人工照明是创造夜间建筑物内外不同场所的光照环境,补充因时间、气候、地点不同造成的采光不足,以满足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在进行人工照明设计时,应考虑各居住小区使用者特征的不同,在灯具、照明方式上追求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相似文献   
97.
<正>"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可是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是什么"马"呢?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叫灶马的昆虫。灶马的学名叫"突灶螽",属于直翅目蟋螽科。此昆虫一年四季都可以见  相似文献   
98.
在千年古镇这样的历史语境下,剥离“历史建筑”与“老房子”的概念,寻访传统的古镇格局,用现代手法表达出传统建筑的神韵及表情,充分重视文化空间的人文信息和重修街区的技术内涵,注重情与境的高度统一,情———文化空间,境———物质空间;最终实现历史文化建筑的再现,实现古镇风貌的再现,是本文思考的重点。在对历史场所可能性的挖掘以及对个体间关系的创造性阐释是此项目最耐人寻味之所在,它使得那些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的日常性的诗意层面得以苏醒。  相似文献   
9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网民极大的话语权和个人抗争意识,但随之伴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贱文化"的盛行便是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里滋生的一种负面产物。本文分析了"贱文化"的发展历程、"贱文化"滋生的原因、"贱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雅文化"始终会占主流。  相似文献   
100.
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无我之境"为古典诗词的最高境界,但这一境界并不意味着主观之我的缺席,相反,物我之间总是存在着诸如超越、圆融或对立的特定关系。通过解读张若虚、晏殊、辛弃疾三人的名句,可以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