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62.
“本末”指《大学》提出的为学和修身所应当遵循的先后、始终之序列,其开端于“知止”,完成于“至善”。陆九渊以“本末甚明”概括颜回之学,并认为颜回之学的“本末甚明”体现在:其暗合于象山心学的发明本心、得其本心、复其本心的成己进路,去私为这一过程提供保障,克己则使颜回最终实现复心、复礼、复理,进而成就仁德与至善。陆九渊对颜回之学的阐释不仅具有深厚的心学意蕴,强调本心在成己过程中的中枢作用,还影响了包括王阳明在内的后世心学家,亦与朱子理学形成有效对话,显发易简工夫。  相似文献   
63.
作为教育家,孔子很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从中总结出深刻的道理。比如关于颜回在学习中的表现,孔子是这样思考的:“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有感而发说:我给颜回讲一整天的课,他从来不会反驳我,也不提不同意见,就如同蠢人一般。但当他回去却反复思考,常常有很多新发现,这说明颜回一点都不愚笨。  相似文献   
64.
梁春红 《文教资料》2011,(36):19-21
《孔子家语》中记录的颜回,崇礼重德,尊师行“仁”,善于自化融会知识以“足发”.还有他含民本倾向的政治思想,“不迁怒”、“不贰过”的好学精神,贫而不忧的处世态度都使其在后世树立了高大形象。《孔子家语》与《论语》和《庄子》中记录的颜回形象有所互补或差异,对这些互补或差异性进行简要的比较探讨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颜回形象及其对后世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陶渊明诗文的主要风格特点在于自然二字,他把道融入生活,情融入自然,与自然同化,委运任化,追求无我之境。他尊儒重道,效仿颜回的安贫乐道,又不为儒家虚伪的礼法与破碎的经文所陷,让"自然美"生活化、田园化、审美化,达到了一种空灵明净的精神境界,造就了独具魅力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66.
韩素静 《班主任》2012,(12):63-63
编辑一本教育叙事书籍,发现许多来稿这样描述:某学生调皮捣蛋,屡犯错误,班主任便找他来和颜悦色、推心置腹地谈话。一番谈话过后,该生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了极大的进步;后来,成绩进入前几名;再后来,考上了最好的高中(或大学)……每当看到这样的案例,我都忍不住想问一句:"既然一次谈话有这么大的作用,那您为什么不旱谈呢?您为什么不跟每个学生都谈一次?这样,每个学生不都能突飞猛进,考上最好的高中(或大学)了吗?"  相似文献   
67.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68.
举起脚来     
《家教世界》2009,(10):50-50
阳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好时候,孔老师和我们共同外出游玩,大伙儿边走边看,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旁。听着村里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孔老师感慨地说:"老子说过,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实在是无法赞同呀!要是人们都这样的话,那怎么能互相取长补短,传播知识呢?!"  相似文献   
69.
《小学生》2010,(6):38-41
读《论语》心得文要学芳每天,我都会和学生一起研读二十分钟《论语》,短短的句子,总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读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同学们不再斤斤计较、满腹牢骚;吟着"父母  相似文献   
70.
胡玫 《出版参考》2010,(4):15-16
黄昏时,孔子和颜回乘着牛车缓缓地从鲁国宫城返回阙里学舍。孔子面色怡然,正身坐在牛车上,目视远方,回首幕幕往事:低贱的身世,坎坷的经历,鲁国的衰微,卿士的争斗,黎民的苦难……一路走来,受到多少讥笑嘲讽,而又得到多少称颂赞扬,连自己也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