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向。这些判词与南宋学者洪迈《容斋随笔》所述"世俗喜道琐屑遗事,参以滑稽,目为花判"的特点相近。就文体渊源而言,敦煌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虽无"花判"之名,却基本具备了后世花判的主要特点,实为宋代花判之滥觞。  相似文献   
82.
六朝骈文在审美情感上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从建安时期的悲凉慷慨,转变到两晋的清远高深,再到晋宋之际的纵情山水,将个人情感通过山水展现.齐粱陈时期的钟情女性,叙述两情之间,表现男性的一种赏玩心理。梁陈时再兴起相思离别,既有思乡之情,也展现边塞将士及其亲属的相思离别。  相似文献   
83.
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等人提出声律论,不仅对诗歌创作造成影响,这一影响还延展到骈赋、骈文的创作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骈文形式要素走向定型。从创作技巧上来看,永明以后的骈文对形式特征的追求更加严格:对偶更工整精致,用典更繁密贴切,词藻更华美,声律更讲究。除《奏弹王源》外,沈约的大多数骈文都比较重视声韵之美,因此可以说,骈文发展到沈约,基本达到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84.
唐代骈文较六朝骈文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白骈文在吸收和继承六朝骈文实绩基础上,又对六朝及初唐骈文进行了大力改造,以气驭文、散体化革新和题材的开拓上对唐代骈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李诗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壮大雄浑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85.
张之纯《中国文学史》明确提出骈俪之文肇始于陆机。于景祥确实不知道骈文究竟形成于何时。骈文的起源或形成是在阴阳思想成为普遍的世界观即阴阳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之后,在辞赋的影响之下,在辞赋之外的散文中连续使用骈化句式。骈文最根本或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骈,骈文是有意识连续骈化之文。辞采、典故、声律等是骈文在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次要特征和阶段性特征。荀子的《劝学》是"骈体初祖"或"骈文初祖"。一切分类包括文体分类只能是也永远是大致之分类。  相似文献   
86.
“迭用奇偶”的含义应该是依照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情感的需要,该用奇则用奇,该用偶则用偶,不可勉强,顺其自然。刘勰虽然生活在齐粱,是一个当局者,但他能高屋建瓴,跳出时代的局限,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六朝骈文做出合理的分析。综观《文心雕龙》一书,刘勰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始终是抱批判态度的,说他在丽辞问题上丧失了战斗性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87.
爱山台修禊是兰亭修禊于后世的又一次演绎,才俊彦硕齐聚一堂,诗酒文会,为当时文坛一盛事。吴梅村为此次修禊所作的骈文佳作《爱山台禊饮序》被装成卷轴,得到众多名家的题跋,在文人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为清代骈文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中国大学教学》2020,(4):F0003-F0003
本书以大文学史观为指导思想,将文学置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艺术等立体交叉的生态背景中,探讨其发展及由此形成的特质。全文按文体分为诗歌、辞赋、骈文、散文、史传文学、小说戏曲、文学思想七编,从各体文学与文化专题发展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
骈文在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未出现大家名作,但作为一种积年发展,并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文体在此时期并未消逝。随着时代的发展,骈文在科举、制诏等方面仍有广泛的应用,并为晚唐骈文向宋四六的推进起着相当的传承作用。  相似文献   
90.
作为骈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孙德谦全面继承了有清一代“骈散合一”的思想,但侧重于“骈散兼行”,即骈句与散句并用.在孙德谦看来,“骈散兼行”能使骈文具有舒缓的气韵,而这种舒缓之气正是骈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孙德谦“骈散合一”思想既能融合骈句、散句各自的优势,又保持了骈文、散文各自的特色,解决了以往“骈散合一”论者既要骈句、散句合域,又要骈文、散文分疆的矛盾,这是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