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7689篇
科学研究   1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5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670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547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课外辅导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补缺与提高,应特别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92.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新课标的大力推行与实施,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追求趣味教学,使课堂更加生活化和游戏化,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在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改革的步伐。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写作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在高年级的写作教学中增添趣味性,提升高年级学生写作的水平以及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
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基础。然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抓好预习环节则是一种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
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和重点部分,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是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的基础及重要工具,对学生的学习及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可以从备课、预习、朗读、感悟、欣赏、扩展训练、教学方法和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5.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预习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高质量的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重要过程。所以,只有教育学生转变传统预习观念,掌握科学预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才能提高语文学科自学能力,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6.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求知过程的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提到预习,许多教师都会自然地想到学习课文时需要学生预习,谈到作文预习,很多教师不禁会问:  相似文献   
97.
教材解读本组教材围绕"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编写。共选编四篇文章,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  相似文献   
98.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能自然养成的,需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长期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训练。还要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99.
字词句篇是构成文本的重要意义单位。词语教学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除了基础的读准音节、识记字形之外,还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形成理解方法的积累。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机械化、刻板化地教学,要注重情感意义的双线并进,让学生实现积累和运用迁移。最初的汉字其实就是一幅幅画,以外形的姿态传递着本身的意义。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展现汉字最初的形态,厘清其原始的价值意义,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字画的结合下,在形和义的交集中,学生对词语本义的把握就能事半功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0.
许军 《快乐阅读》2011,(17):10-11
在目前的聋校高年级课堂上,课堂气氛普遍沉闷。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听同一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但同学们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却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才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