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3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教育   22882篇
科学研究   1758篇
各国文化   116篇
体育   2816篇
综合类   2278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24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545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804篇
  2014年   2250篇
  2013年   2344篇
  2012年   2862篇
  2011年   2850篇
  2010年   2118篇
  2009年   1943篇
  2008年   2380篇
  2007年   2725篇
  2006年   2314篇
  2005年   1880篇
  2004年   1515篇
  2003年   1277篇
  2002年   991篇
  2001年   728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历史产物,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广告在主题选择,广告语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必然受其影响.因此,清楚了解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作用,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广告的结合点,做到两者的平衡与协调对现代商家广告理想效果的取得尤为...  相似文献   
992.
学术系统中的社会资本是学者在学术活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学术交流与合作网络中的资源,兼具社会性和学术性,主要表现为毕业院校、师徒关系和任职院校等形式。学术性社会资本既发挥着重要的正面作用,也显示出令人担忧的负面效应。如何面对学术性社会资本以及如何规避它的负面效应就成为优化学术系统运行机制、健全学术制度时不得不予以反思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3.
向应用转型是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转变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体制,使之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之一,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以学术分化为基础构建应用型硕士生培养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4.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大学重新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的再造,更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建运动和制度选择.现代大学制度法治精神的重塑,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法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有限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对大学管理权限应集中在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指导、经费分配等方面,其他事项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公共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博弈与平衡,通过"协调与张力模式"的整合,使二者的关系从索取走向支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实现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彰显高校的学术逻辑,建构学术权力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95.
以色列科技创新体系是保证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基础。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设立创新行政管理机构,高校负责创新科学技术攻坚,企业保证应用研发和技术转移,形成高效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以色列政府制定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法案和计划,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此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动力和企业创新活力等,其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可为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大学教育处于学生人生成长最为关键的阶段,处于人格与知识培养的"拔节孕穗期".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出生于新世纪,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孝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直接关系未来的家庭构建和国家建设,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作为高...  相似文献   
997.
论文化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质上看,一方面文化创新与教育创新既是两类不同的创新活动或现象,又是人们对这两类活动或现象的一种相对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互融互通性,即不仅在作为两类不同活动或现象时存在着互渗互融,而且二者都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创新。在第二个层面上,文化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整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998.
论高校图书馆与主流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做好大众文化的传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好主流文化的传播.文章从高校文化建设角度,对大众文化存在的缺失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引导主流文化的传播工作,并对方式方法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99.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打造运河生态走廊;传承历史文脉,打造运河文化走廊;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旅游走廊。不仅从理论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寻找逻辑关系,而且从实践上为弘扬运河生态文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大运河苏北区域层面的空间认识与架构不仅关系到自身人居生态特色打造,更关乎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通过对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分析,建立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统一性。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是以大运河开凿、维系为引擎,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大运河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水利、聚落、农业等遗产以及水系、历史地貌要素都是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的重要构成和历史基础。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见证大运河发展及其影响的物证条件和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依托。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涵括构建、内涵诠释以及建设绩效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