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学作品的翻译作为文化资本在不同场域传播,与异质文化争夺话语权力,并渗透与之相融合,成为文化资本流通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是从《圣经》的汉译在中国的传播出发,探讨翻译在文化资本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从中可见,翻译并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活动,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72.
整部《圣经》并没有把上帝耶和华的形象进行神圣地剥离,而是进行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圣经》中的上帝并不是像云烟一样捉摸不定,却是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个个体独特到一个地步,就像真人一样。他有极深的情感,会感到快乐、挫折和愤怒。  相似文献   
73.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的基座。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圣经》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英语文学著作,也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源泉,《圣经》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关系密切。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融入圣经文化教育、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文化素养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关键。  相似文献   
74.
《圣经》是一部对西方世界影响甚深的经典著作,阅读和赏析圣经是外语学习者和工作者了解西方社会、政治、法律、习俗和语言等特点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多元化的文学批评观出发,通过对圣经神圣论、历史学、文学和女权主义批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指出新时代的圣经阅读和赏析应向多元化、开放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5.
董娟 《保定师专学报》2006,19(1):105-106
基督教思想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手段传授基督教文化知识,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对<周易><豫>卦之象数义理的探析,结合古代典籍中的乐论,阐明了<豫>卦所包含的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独特内蕴,并揭示了古代音乐思想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77.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78.
观其会通探其精微--关于《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易》学与文学关系研究的问题,对历代学者就《易》学与文学之“会通”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探讨了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如何辩证地认识与处理“会通”关系,并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9.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督教的罪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干坏事,它有其自身特殊的含义,同时它与法律意义上的罪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按照美国主流文化的标准而被打造出来的电影《七宗罪》(英文名称Seven)从宗教的角度来解读当代美国社会弊病,充分展示了美国人对基督教的罪的诠释以及对基督教《圣经》的尊崇,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美国社会,其宗教反思的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80.
拜伦的《希伯来歌曲》与《圣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抒情诗情《希伯来歌曲》的大部分篇章取材于《圣经》,是拜伦借鉴古代题材为现实服务的成功范例。这批诗歌体现出“拜伦式英雄”的英雄气概和悲观绝望色彩,对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示以深切的同情,并对侵略压迫和专制暴政进行了严厉抨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