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371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余诗隽  柳春燕 《培训与研究》2006,23(10):27-29,95
本文将句末“再说”分成“再说1”和“再说2”,认为“再说1”是典型动词,“再说2”则是正在发生语法化的非严格意义上的助词,并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着重描写了“再说1”和“再说2”在句法、语义上的不同,认为“再说2”是“再说1”的去范畴化,同时也是主观化的结果,其中语用推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东坡词论是其整个文论系统中的一部分。强调作词首先要对国、对民负责;主张协律而不为律所缚;喜爱豪放但也不轻薄婉约;仍然摆脱不了词小诗大的传统观念;以“清丽”为其词风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43.
后现代主义许多时候给人们一种无法逃离其影响的假象.究其原因,为后现代主义推波助澜者,有著名教授和学者作为其代言人.让一弗朗索瓦·利奥塔,就是一位"最重要的哲学家".但是,科学研究和真理的展现并不是以人之冠名为标准的,仔细分析利奥塔这位"社会主义信念破灭者"所谓的"悖论推理"等观念,便能察觉到这种理论的本质错误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44.
影响委婉语解读的认知语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委婉语的解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尝试从语用意图的可及性、语境知识的共享度、语用推理过程及隐喻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委婉语解读的认知语用因素,以期交际者能正确解读委婉语,成功地利用委婉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45.
本文试图以语言全息论为视角来探讨语用推理,指出语用推理具有语言内全息性与语言外全息性。其一是语言内语用推理的全息性,主要从重音、词序等来讨论;其二是语言外语用推理的全息性,主要从动态语境、认知、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最后指出,语用推理是一个全息的统一体,具有全息性。  相似文献   
46.
保障人权是现代刑事司法文明、民主的逻辑起点,只有确认无罪推定原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强化重实物证据的办案观念,才能使人权保障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中得以落实,使我国在人权方面的国际斗争中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47.
为解除学生学习文言文死记一词多义的烦恼,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推断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在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工具中,对于Rete模式匹配算法,有不同的实现方法.本文描述了一个新的证据生成算法,比较理想地实现了其思想.  相似文献   
49.
Many mathematicians and curriculum bodies have argued in favour of the theory of formal discipline: that study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develops one’s ability to reason logically.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is view by directly comparing the inferences drawn from abstract conditional statements by advanced mathematics students and well-educated arts students. The mathematics students in the study were found to endorse fewer invalid conditional inferences than the arts students, but they did not endorse significantly more valid inferences. We establish that both groups tended to endorse more inferences which led to negated conclusions than inferences which led to affirmative conclusions (a phenomenon known as the negative conclusion effect). In contrast, however, we demonstrate that, unlike the arts students, the mathematics students did not exhibit the affirmative premise effect: the tendency to endorse more inferences with affirmative premises than with negated premises. We speculate that this latter result may be due to an increased ability for successful mathematics students to be able to ‘see through’ opaque representations. Overall, our data are consistent with a version of the formal discipline view. However, there are important caveats; in particular, we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no simpl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dy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conditional inference behaviour.
Matthew InglisEmail:
  相似文献   
50.
论经验思维--自然语言基本思维方式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验思维是遵循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运用经验思维方法操作经验语词代换、把握对象观念 ,建构用经验逻辑结构起来的思维成果的逻辑规律型代换思维。直观同异对立统一律是在不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 ,从直观的同与异的对立统一中径直地把握、代换对象观念的逻辑规律。经验逻辑是通过经验思维组织经验逻辑形式而建构起来的思维成果之意义的结构。经验逻辑形式是经验思维成果之意义结构的一般模式 ;包括经验概念、经验命题、经验推理、经验论证等。经验思维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第一个运用自然语言的基本思维方式。运用经验思维 ,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它的历史功绩应充分肯定 ,它的否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