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881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43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张九龄的《感遇》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广泛和狭窄之不同,在艺术手法上有"兴寄"和"比兴"之差异,在诗风上有古奥和蕴藉之别,语言上又有质直朴素和清新秀丽之分。导致这些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他们人生经历、仕宦沉浮、文学思想以及个人人格上的差异。他们的《感遇》诗影响了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为"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歌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92.
陈独秀一生致力教育事业,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五四"时期,陈独秀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追求国民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认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五四"之后,陈独秀发现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陈独秀已跳出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他的教育观不是彻底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而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与升华。陈独秀的教育观可归结为彰显时代特征的教育观、继承与升华传统的教育观、革故鼎新的教育观三个方面。陈独秀对教育的探索,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所提出的这些思想主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将科学与民主并重,把它们视为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剂良方。为此,陈独秀阐释了科学的内涵,揭示了科学的价值,论证了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指出了发展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这对重塑国民精神、开启民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吴江徐崧与长洲陈济生,均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友人。对二人家世、生平,尤其是抗清、结社、选文等活动的详细考述,不仅可在最大程度上恢复金圣叹的社会关系网,以凸显或再现其人其事的历史具体性,也有助于深入了解江南地域文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并由此达到对彼一时段重大历史事件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995.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致力于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为开展工人运动创造组织条件;他躬亲革命实践,指导工人运动,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中国的工人阶级。陈独秀的探索不仅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早期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996.
陈映真自称是一位"思想型的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其思想主张是他行文的一大特色,然而思想如何得到表达却常被他人忽视。本文选择陈映真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情结"和"民族主义",探讨它们在小说《夜行货车》中的文学呈现。  相似文献   
997.
陈染小说中孤傲清高的女主人公与任何组织和群体都保持着一种疏离状态,她们总处在逃离“此在”与告别“他人”的路上,“逃离-自闭-告别”构成了陈染小说女主人公的基本生命状态,因而“逃离-自闭-告别”也成为陈染小说一直演绎的颇具存在主义色彩的母题.  相似文献   
998.
陈献章曾经谈到过"实学"这一概念。但是,这并不表明陈氏很重视实学。在其心一元论或道一元论思想体系中,实学并不具有独立性和重要性。陈氏最终指向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不存在内外、体用、动静、物我之分。所谓的虚实之分除了方便论证和分析外,没有更多的意义。在陈氏看来,自然是至高、至善之存在,实学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有意义。因此,陈氏更重视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而不是其实用与否。  相似文献   
999.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儿童的人格培养问题,他分析了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因素是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及家庭氛围等,指出了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并提出游戏、劳动教育、美育等多种可供借鉴的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从诗歌类型角度考察,梁陈音乐类诗在主题、艺术特征、情感上有其相似性。但是陈代音乐类诗呈现出知音主题回归、家园意识增强,诗歌咏物特征减弱,情感心灵化趋向增强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陈代文人集团特征、南北文学融合趋势以及文人心态,其后的隋唐代音乐类诗歌强化了这种变化,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