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01篇
科学研究   37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氯化钠作为钙基蒙脱石的改性剂,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钙基蒙脱石的d001为1.5472 nm,加入4%的氯化钠溶液进行改性之后,d001转变为1.4299 nm;加入6%、8%的氯化钠溶液之后,其d001分别为1.4299nm、1.4826 nm。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升高到10%、15%,产品的d001为1.2578 nm、1.2791 nm,钠-钙离子达到了完全的交换。氯化钠改性剂的最佳加入量为10%,该种改性剂相对于传统的碱性改性剂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有助于该产品在各个行业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2.
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单氟磷酸钠型牙膏中总氟含量的分析测定方法,探讨了TI-SAB溶液作为金属离子掩蔽剂和OH-离子的pH调节剂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牙膏氟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少量HCl酸化试液,控制TISAB的用量在2~3 mL,调节溶液的pH值为7时,测定氟的回收率为98.95%~102.42%,RSD<2.0%.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重现性、线形关系、稳定性均能达到科研和生产的要求,操作简便,此方法能作为单氟磷酸钠型牙膏中氟离子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2-氰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通常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常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构建。2-溴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在碘化钠做促进剂的条件下与氰化亚铜发生氰化反应,一步得到2位被氰基取代的呋喃衍生物。该方法实现了无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溴代杂环化合物的氰化反应,有效减少了过渡金属催化剂对产品的污染。  相似文献   
74.
高中化学教材中钠与水反应实验虽然简单,但无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反应生成的气体,且未能对该气体性质进行论证即给出结论,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同时,该实验容易因取用钠太大造成实验事故。文章通过改进实验,能清楚观察到气体的生成并对其溶解性、可燃性进行验证,并能观察到钠在煤油和水层反应的跳动现象,效果明显,实验成功率100%,不存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5.
柠檬酸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尚存争议,而且缺少柠檬酸钠对耐力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采用双盲交叉设计比较了20名少年男子耐力运动员补充0.6 g/kg体重剂量的柠檬酸钠1 h后完成5000 m跑的运动成绩,并测试运动前后血液血气及乳酸指标。结果显示,服用柠檬酸钠对运动成绩有显著提升,最明显的促力效果出现在运动结束前的冲刺阶段。服用柠檬酸钠组在运动前的血液pH值、PCO2以及运动后的pH值、血乳酸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相似文献   
76.
硬脂酸锌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步法生产硬脂酸锌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从皂化反应的PH值和复分解反应的温度、酸度、时间等作了探索,最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7.
在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催化下,由肉桂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合成了肉桂酸乙酯,当0.02mol肉桂酸,0.20mol乙醇和0.01mol催化剂一起回流7.0h,产品收率达94.3%.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钨酸钠结晶水合物的低压色谱柱的色谱行为 ,并与常压色谱特征进行了比较 .低压下该柱的柱效有较大的提高 ,且分析速度加快 ,检测灵敏度 ,分离度、拖尾因子等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对极性较弱的有机化合物 ,特别是对于烷烃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79.
固体分解反应的最大分解速率对应的分解程度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反应机理,与参加反应的样品量及实验条件无关,对过碳酸钠在空气及氮气氛围中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氛围中过碳酸钠最大分解速率对应的分解速度接近于理论值0.556,其分解机理均为自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80.
ABSTRACT

Chalconatronite, Na2[Cu(CO3)]2·3H2O, is formed as a corrosion product when copper alloys are exposed to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s in the air. This also happens when metals come into contact with corroding soda glass which forms alkaline surface films in reaction with humidity from clean air. More often, substantial amounts of formaldehyde are present indoors which react to formate via the Cannizzarro reaction and accumulate over time in the films. Twenty cases of chalconatronite (including two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reported as occurring on heritage objects with glass in contact with copper alloys: Baroque reliquaries with set glass gems, enamel on metal (sixteenth century and a modern replica of intentionally unstable composition), Christmas tree glass baubles with wires, glass buttons with metal shanks, a glass figure with a wire support, miners’ lamps, and a glass framed daguerreotype. These confirmed identifications might help conservators in investigating similar cases to shed more light on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