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建设"5·12"汶川地震文献专题数据库旨在保存人类历史记忆、传承民族精神,供学术参考和行政决策以及为其他专题文献数据库建设提供借鉴。数据库建设平台的规划与设计围绕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用户共享、门户基本服务、文献检索与服务展开,其中文献量的增加、文献质量控制与及时更新,以及提供利用的开放性与公益性是该数据库建设的关键与难点。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新的数据库定位思路、文件数据库及开放资料收集平台的引入以及一批标准规范的制定,而该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表现为研究报告及数据库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32.
作为叙事学的一个分支,新闻叙事比任何其它的叙事都更易受到当下意识形态的干预与支配,因此媒体的开放度其实正是折射了当下政府的处事心态。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几次大地震中媒体叙事的不同表现,可探寻这种不同表现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33.
1923年日本发生严重地震,中国各界积极投入救灾,湖南也参与其中。湖南在本次救灾中主要的救助活动包括由湖南华洋筹赈会召集各界分途募款,湖南省政府在米禁的情况下允许日本在湘采买谷米赈灾。这一行动反映了赈灾活动超越国界和政治的人道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34.
35.
研究目的:系统回顾大规模伤亡事件(MCI)经典研究范式,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4年杭州7-5公交车起火事件,优化MCI应对的研究范式。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需求激增理论是MCI应对实时评估的显著进步,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4年杭州7.5公交车起火事件,我们发现MCI应对评估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脆弱性因素被忽略。采用关键词和医学主题词(大规模伤亡事件、MCI、研究方法、汶川、地震、研究范式、激增科学、激增、激增应对能力和脆弱性等),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CBM)的相关研究资料库,进行理论的回顾性分析和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除需求激增理论中的激增和激增应对能力这二个基本维度外,应引入第三个维度脆弱性,形成更为全面和客观的三个互为关联维度构建MCI的新研究范式,突破MCI传统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6.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发起了对受灾地的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美术馆(Museum)、图书馆(Library)、档案馆(Archives)、文化馆(Kominkan)的救援活动。其中saveMLAK就是众多支援活动中的一项。文章从saveMLAK网站的建立入手,介绍saveMLAK的运营与管理、网站的内容及其在支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saveMLAK在图书馆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建立图书馆网上救援平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7.
电影《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小说《余震》,两部作品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及叙事模式上表现出诸多不同,然而作为在各自领域获得较好声誉的两部作品,仍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作为灾难文学可资借鉴的经验。身份认同、内在价值追求与艺术表现手法的高度契合,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小说与电影在各自领域的声誉。与此同时,不论《余震》从个体的层面出发,还是《唐山大地震》从群体的层面出发,将现实关怀深入到更隐秘丰富的内心世界,突破伦理道德的肤浅表达和意识形态的简单图解,在灵魂的自省以及文化的反思中,释放其应有的艺术张力和社会功效,是灾难文学普世性价值及其主体性建构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38.
本刊编辑部在参阅主要媒体关于四川汶川地震信息资料基础上,将四川汶川地震灾情和全国人民支援抗震救灾实践轭要,摘编成文,并配合之简要介绍了1949年后中国特大地震概况及汶川地震留给地学界最有探索性的命题——地震可测性与地震不可测性。  相似文献   
39.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是20世纪中国震级最高的一次大地震,造成的灾害也是空前的。地震发生后,执政的北洋政府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救助,便把抗震救灾的重任让渡给了民间社会。新闻媒体在这次震灾救助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甘肃旅京同乡会和华洋义赈会担当起了救灾的主力。近代中国抗震救灾的各种要件在这次震灾中已经基本具备,值得我们今天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40.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面对此次灾难,康熙皇帝立即采取各项措施,调动官员积极赈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迅速反应使灾民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救济。这对于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稳定统治意义重大,同时也显示出当时行政系统强大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