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962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18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东汉前期,儒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真正确立,儒学成为思想化的主流,谶纬盛行。白虎观会议实现了谶纬、今古经学的合流。东汉中后期,儒学的地位发生动摇,各种化思潮兴起。思想化的多元化为诸葛亮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营养,其治蜀的政治措施是对汉末诸种化思潮的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52.
穆旦早期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诗人与世界之间的异己性关系。这种异己性关系是穆旦接受中外现代主义诗歌传统影响的基础。在个人与世界的异己性关系中,穆旦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自明的,认同了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中的个人观念。这种认同导致了个人真实性的丧失,形成了其诗歌中分裂的自我形象。穆旦的诗歌创作,正是以其早期诗歌中分裂的自我形象及其困境为起点展开的。  相似文献   
53.
对于《汉宫秋》主题,传统认识有两大误区,即过分注重了王昭君形象的历史性和错误观照了作者的民族情结,从而导致理解与文本间多重矛盾的产生。根据对作品及作家的整体理解与剖析,《汉宫秋》是作者命运人生观的一种文学化图式,富有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54.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有训有之不足的原则,这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进行语言批判,是玄学向传统经学发难的基本思路.所谓"有",就是指现实语言世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用言意之辨的方法,剖析"乐教"被统治者用语言"造立"起来的过程,以其悖谬颠覆其天经地义,堪称文学艺术理论自觉时代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我们绵延了五千年的语言世界中,它始终只是一个异端的声音.  相似文献   
55.
<汉书>是划时代的史学名著,而它的人物传记也是辉煌古今的传记文学名篇,具有典雅醇正、谨严整饬、博赡弘丽、凝练简净、古奥缜密等五个方面的文风特点,并且此种文风的形成各有其原因.时至今日,理应调整认识,详作评价.  相似文献   
56.
关于汉赋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但均未切中要害。通过考察比较发现,汉代散体大赋和纵横家散在创作动机、叙述角度、结构布局及其思想倾向、体特点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极大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笔认为先秦纵横家散才是汉赋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57.
《汉郊祀歌十九章》是汉武帝时祀五郊的乐歌。它虽然歌辞古奥艰深但在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它以简练传神的语言营造出杞神迎仙的神秘氛围: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塑造出生动的神的形象来表达人的理想,并且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写祥瑞符应;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自由灵活,挥洒自如的创造特色。  相似文献   
58.
儒士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儒士们以六经为务。汉初儒士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兢兢业业钻研儒学,弘扬文化。汉初儒士基本由三类人构成:第一类是儒学实践型,以叔孙通及其弟子为代表,他们着重继承和改革先秦儒家礼仪,为汉立法;第二类是理论型,以陆贾、贾谊为代表,他们居官为政,直接从事儒家政治和理论文化建树;第三类是教师型,从事学术义理的研究,并开门授徒,薪火相传,以专门的学术集团为代表。儒士们的努力,为武帝时代经学昌明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9.
由于二人所处时代的文化冲突不同,王船山与曾国藩的处世抉择不同,生命风貌各异。其中,王船山强烈的“夏夷之辨”、曾国藩的经世致用分别成为各自生命的特征。  相似文献   
60.
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征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换显加强,都会市场呈现繁荣,以及货币流通量相对较大等三个方面。但秦汉时期新兴的地主制经济才确立不久,加之受历史、政治诸因素的制约,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不可能和近代的市场经济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