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郊祀歌十九章》是汉武帝时祀五郊的乐歌。它虽然歌辞古奥艰深但在艺术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它以简练传神的语言营造出祀神迎仙的神秘氛围;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塑造出生动的神的形象来表达人的理想,并且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描写祥瑞符应;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表现出自由灵活,挥洒自如的创造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哭嫁歌是苗族青年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苗族人祖祖辈辈的劳动智慧体现,同时也表现出了地方民族文化独有的韵味和特征。本文主要从苗族哭嫁歌在演唱内容方面与其在演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艺术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对苗族哭嫁歌的音乐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进行了概要的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头琴演奏艺术是民族美的艺术,是流淌在草原人民心中美的溪流,是历代蒙古族人民奉为神明的美神。它相伴草原人民涉过历史长河,在美中寻求极乐与光明。马头琴如歌如泣的琴声能震撼无数欣赏的心灵,激起美的共鸣,能引来无数中外观众的“尽折腰”。  相似文献   

5.
中国艺术歌曲是众多音乐形式中最具有人文气质的艺术体裁。它直接、生动地记录着中国历史上最具时代性、最特色的社会生活,在中国的社会主义艺术发展道路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崭新的角度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进行审视,梳理出其具有的几点审美特征,从中窥出中国艺术歌区别与其他艺术形式的鲜明特色的的价值,使喜爱和从事创作艺术歌曲的人士重新认识其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早的戏剧是从宗教仪式中发展出来的,仪式中的程式化、表演化、性格化的特征,已孕育着未来戏剧的萌芽。最早的戏剧是一种混合型的艺术,它是艺术尚未分化时的产物。中国早期的戏剧,是由诗、歌、舞等部分组成的,它的早期形态是三位一体的。不仅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活动,诗、歌、舞也与宗教仪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最具有戏剧性的是一些宗教舞蹈,特别是那些以述说神的故事或图腾祖先及氏族历史的舞蹈。仪式培养了人类幻想的形象性,艺术的想象力,陶冶了人类激越的情感体验,激发了人类用象征的、隐喻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情感、渴望和理想。当神话时代渐渐消去,艺术渐趋成熟,仪式就被艺术戏剧所代替。  相似文献   

7.
朦胧诗无论是在它的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笔者试以朦胧诗歌的特点为切入口,以《相信未来》为例子具体阐释朦胧诗的特征,并进一步总结出朦胧诗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忻城歌圩文化以它鲜活独特的艺术形式而享誉海内外。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善于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并能依据这些客观实际,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土司歌圩对歌形式,以促进忻城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川北民歌形式多样,语言独具风格,主要存留有小调、灯调、牛歌、情歌及锣鼓草歌等,其他还包括佛歌、神歌、堂匠歌、新民歌等。受地域文化影响,川北民歌话语质朴、简洁凝练、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质。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现有人口近四万人,历史上曾信奉萨满教.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萨满又分化出相通、尔琪、斗琪等神职人员,他们在跳神作法的过程中主要以程式性的神歌、神舞贯穿其中.本文收集了十五首萨满、相通、尔琪、斗琪的宗教歌曲,这些歌曲在举行宗教仪式中,都有着各自固定的作用,是锡伯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现代锡伯族的音乐、舞蹈艺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受到当代经济发展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宗教音乐面临危机.因此,收集和研究这些宗教音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玉霞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41-43,53
九叶诗人杜运燮的创作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40年代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派的诗学特征,丰富了新诗的表现手法。其中,"摄影主义"这一手法的运用,对杜运燮诗歌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从另一角度发掘出这一手法所包孕的积极的诗艺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诗歌中的意象特别是动态意象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诗意境的营构,影响到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根据英国翻译家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对诗歌这一典型表达性文本意境美的构成要素——意象(此处主要讨论动态意象)应该采取的直译策略,通过翻译实践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证明了直译策略有利于更好地转存原诗的意象美乃至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对古典诗词教学时,运用造势、勾沉、比照、留白等艺术技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术中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似于“狂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含蓄之所以成为中国诗歌特有的审美品格,这既与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紧密相关,又与中国古诗注重短中见长、以少总多的艺术追求直接相关。含蓄美的获得主要通过象征暗示、侧面着笔、引而不发、以景结情等手法来实现。诗歌的含蓄美对各种艺术形式均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5):112-114,155
多年来,在六朝文学的研究方面,鲍照诗歌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大体而言,研究多从宏观着眼去谈鲍照诗歌的整体风格或艺术成就,鲜有对鲍诗的题材特征等进行探讨。因此,文章以鲍照组诗为研究对象,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探讨鲍照组诗的题材特征所具有的开拓性和独特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中的思乡恋土情结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家园同构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则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风格多变,又于变化中求大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译诗要有诗的形式。诗的建行不是简单地将散文分行,其目的是使诗的宣泄程式化和规范化。译诗既要反映出原诗的意境,又要给读者产生联想的空间。通过诗的韵律,用凝练的诗的语言,利用词语的音义同构现象以及适当地使用不完全句式,将原作的情感以及情感的律动,传递给他人。  相似文献   

19.
前人将孟浩然的诗歌细分为七类甚至十类,弊端种种,有失科学。现存的孟诗实际上是由“山水田园”,“交往赠答”与“怀思兴叹”三类构在的。山水田园诗是孟浩然诗歌的代表作,它不仅充分反映了作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而且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尽寓其中。交往赠答诗在孟集中数量既多,名篇亦众,所体现的是盛唐时期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和关系。怀思兴叹类是诗人真情的一种学反映,具有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形象鲜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唐人思想解放,眼界开阔,既有面对现实的社会担当精神,又善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了咏史怀古赋的繁荣。唐代又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咏史怀古赋吮吸着时代文化艺术营养,以开放兼容的艺术视野,融通诗赋文章的题材和技巧,在表现对象上进一步开拓发掘,艺术形式上努力创新,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成就斐然,成为唐赋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