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030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58篇
信息传播   1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香港开阜初期,教育不发达,中文学塾是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香港的官办教育事业。中文学塾来源于香港私塾,后经政府资助改造成为公立教育。其发展经历了自由发展时期(1840—1847年)、政府资助时期(1847—1854年)和官办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1854—1859年)三个历史阶段。通过对中文学塾的改造,使香港教育步入近代化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2.
从香港译名与内地译名差异看香港翻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海外英语》2011,(8):202-203
一直以来香港对一些英语名称的翻译和内地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了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文章搜集了两地在多个领域中使用的不同译名,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香港译名的翻译特点,发现香港译名具有本土化、人性化和商业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两地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目标语和翻译方法,另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入学机会在香港虽早已普及,但这并不代表香港中小学教育是公平的。为了检视香港教育公平的实践,本文回顾了香港回归后与教育公平有关的教育政策争议,从学童的性别、贫穷家庭子女、特殊学习需要学童、少数族裔学童、新来港与跨境学童等几方面剖析了香港中小学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实施情况,并就探讨香港教育公平课题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文章分析了韩翃诗歌所表现出的“气骨顿衰”的现象。从道德层面看,韩诗存在着立意不高、近乎猥琐的情况;从情感层面来看,韩诗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5.
站在女性关注的立场,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一方面,顺着作品本身的思路,这三部小说表达着萧红对于女性由受压迫到觉醒再到幻灭的命运的思考,另一方面,联系萧红的亲身经历,这三部小说又埋藏着她自身理想一步步破灭的悲剧。文本内的被思考者和文本外的思考者的双重悲剧呼吁着整个社会和女性自身对女性独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6.
从华东煤矿公司看刘鸿生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生投资华东煤矿公司反映了其具有辩证色彩的经济思想:既要顺应时代热潮,又须开拓新路;既要垂直伸延,又须横向联合;既要分散投资,又须集中分散投资,又须集中管理;既要立足经济中心,又须发展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27.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1、起义是因清政府的黑暗统治造成,具有正义性。2、《资政新篇》是建设资本主义的纲领,它翻开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页。3、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4、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促使人们思想观念观念发生变化。5、太平天国促进了“科教兴邦”观念的萌发,影响深远。6、太平军在上海等地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28.
不少香港导演借异地故事构作香港寓言,其中徐克尤其值得重视。根据詹姆逊的看法,怀旧电影借助非历史地拼凑各种有关过去的形象,创造出一种新的过去,传达一种非关历史的“过去性”。在这种定义下的怀旧电影中,徐克的怀旧电影是一个例外,其中的上海想像包含各种来自不同文本的元素,体现了后现代怀旧电影拼凑的特点。徐克着重言志的风格,使他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呈现出某种独特的双向性——在追寻过去的同时,指向现在与未来;在虚饰、拼凑的历史性中,产生历史反思。正是这种在后现代主义里追寻历史的坚持,使徐克关于上海的怀旧电影,在同类的电影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维度。  相似文献   
29.
忠王李秀成在第二次西征战略决策期间,没有明确的主导倾向和制定出左右政局的决策,而且对于西征问题也没有具体实施。李秀成本人并不讳言自己对第二次西征的消极态度,对湘军实力的估计始终左右着他在西征中的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30.
20世纪两岸四地学者散文的演进,主要有两个准备期、一个消滞期和两个高峰期。准备期是从一种历史形态到别一种历史形态的过渡;消滞期多是以战争政治、强权政治、教条哲学等为核心的文化情境所造成;高峰期则是文化情境相对松弛、精神创造的空间相对自由,学者散文从指令、接受、反射、融化到新创的两级推进所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