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词和骈文功力也不凡,在乐钧的作品中,其文言小说集《耳食录》足可以与其诗文相媲美。在《耳食录》中,作者或以传奇志怪,或以笔记志异,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认识,其故事和题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耳闻和朋友相赠、借鉴和利用前人的著作和作者自己的创作。  相似文献   
62.
黄丹 《科教文汇》2011,(11):65-66
《春琴抄》是日本著名唯美主义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于1933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它主要描写了盲女琴师春琴与仆人佐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并以一种极端的不可思议的方式为他们的爱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文通过分析春琴与佐助之间这种奇异的情感行为,来揭示谷崎润一郎对女性的崇拜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3.
从《丘氏族谱》看丘濬文物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丘氏族谱>中的丘氏源流及文物进行考证,并综述了海南省政府对丘淳故居群的保护措施,指出族谱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5.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群体是一群饱读诗书、熟习儒家经典的书生,他们生逢衰世、乱世,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打仗,因而,他们经世观的主要特点就是理学经世,将理学与经世结合起来;疏于著述和理论阐发,重践行;同时他们大多出身于农家,特别关注农业,表现出一定的农本思想.  相似文献   
66.
1934年6月,萧红逃脱日伪的恐怖威胁,随萧军从哈尔滨流亡到青岛,开始其短促一生中仅有的一段宁静、安稳、富有创作力的生活。在青岛,萧红完成了成名作《生死场》,萧红的名字成为青岛的文化印记。11月,青岛政治环境恶化,萧红离别青岛,与萧军赴上海投奔鲁迅。此后萧红再未回青岛。1936年萧红为平复与萧军情感的裂痕东渡日本,其间与在青岛的萧军有15封两地书信。由于诸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萧红与萧军最终分道扬镳。1938年萧军辗转秦晋,后到延安。1942年萧红病殁香港。  相似文献   
67.
“幽默”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有两种:一为“再现幽默”,一为“再造幽默”。前者为儿童生活、生命中自然发生并流露出来的引人发笑的场景、情状、言行;后者为儿童文学作家通过夸张、对比、变形等艺术手法,对儿童生活场景、生命情态进行艺术加工,而产生的引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的文本效果。据此考察,台湾作家王淑芬的系列儿童小说《君伟上小学》可谓幽默儿童文学审美实践层面之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68.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69.
马君武改造国民性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是五四时期的热门话题。民主革命家马君武从20世纪初就十分关注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吸取世界现代明成果以开启民智,破除旧道德、建设新道德,普及教育、提倡科学教育,精神明与物质明的建设同时并举,造就明国民等主张,并努力去实践。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新化运动的兴起具有先驱性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廪君以巴名族 ;统一巴氏五姓 ,建立牢固的部落联盟 ;走出穴居时代 ,组织大迁徙 ,开创城建文明 ;“巴蛇之战” ,创建夷城巴国 ;发展渔猎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 ;开发清江 ,发展水上运输业 ;发展盐业 ,专利盐利 ;发展农业 ,增加积蓄 ,对巴人社会的发展、进步、壮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 ,廪君的特殊历史贡献和巨大历史影响 ,就奠定了廪君在巴人土家族中崇高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