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1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6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建立一种新的生命成长的教育,是教育学进入近现代以来一直不可或缺的紧迫任务。"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凸显了教育学的本质意义,它是关涉生命诗性成长的诗学,它把教育导向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美化、生命形式的变革,诗意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以点化生命的教育作为教育学建构的原点。但是,"生命·实践"学派依然面对着一些挑战,比如世界的物化、社会的消费化和人的机器化;教育的规训化、生命的平庸化,以及生命教育的普世化等。  相似文献   
42.
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明确了探究“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发展基因的意义,确立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探寻“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的独特路径,寻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基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3.
汉末建安时期,迎来了乐府诗发展史上文人拟作的第一个高潮,以"三曹"为代表,他们的拟作对汉乐府进行了全面的继承,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他们还通过自身实践使汉乐府有了很大的发展。"三曹"乐府诗创作之所以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形成如此深远的影响,与这种批判地继承密不可分。"三曹"乐府诗对汉乐府的继承与发展具体表现在句式篇幅、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4.
廖鼎声的《拙学斋论诗绝句》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廖鼎声强烈的发掘广西诗歌历史,构建广西诗史的意识。它开列出了一个比较详备的的历代广西诗人名单,第一次系统地对广西古代诗人作出了论述,对广西历代诗人创作和为人的特点作了简要而精当的评论,对广西历代诗人的历史地位作出了较为精准的定位,表达了对广西历代诗人的景仰、遗憾和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45.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以山水田园为表现对象,充分调动各种表现技巧,运用多幅动态画面,营造出了空灵、寂静和物我相融的意境,使其作品呈现出一种禅趣之美,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诗人自己的艺术视野,而且也有力地开拓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6.
唐代尽管出现过唐初重道、武后重佛、中唐儒佛对抗、晚唐排佛重道的此起彼伏的社会思潮,但三教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并行存在、各自发展。唐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包容性特征,直接促使唐人形成充满活力的艺术创造精神。这种艺术创造精神表现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方面,则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景象: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以韩愈为首的"文以载道"的古文运动和以白居易为首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与初唐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的文学革新精神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横贯全唐的现实主义诗学精神,有效发挥了"诗教"的社会功能;在道家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唐代士人在"兼济"无望的情况下,遂选择了"独善"的避世归隐之路,他们遁迹山林,神游云霞,其诗歌想象之丰富奇异,意象之瑰丽神妙,意境之凌虚飘渺,将浪漫主义的诗学精神推向了新的境界;在佛学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式的佛学——禅宗"即心即佛"、"无着无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形式与"当头棒喝"的"顿悟"意念,直接渗透到唐人诗歌的艺术中。  相似文献   
47.
功能语法认为语义系统通过词汇语法系统来实现,因此古诗译本在措辞和结构方面的选择必然影响语义和文体特征的传达。及物性分析作为最为流行的语篇分析手段之一,能有效促进古诗译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表现在:及物性系统关于过程类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划分为译者提供了客观参照;及物性成分的不规则分布体现"失衡"或"失协"的文体特征,为译者传达无形的文体特征提供了有形尺度。  相似文献   
48.
李华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1):98-102
产生于西汉初年的《韩诗外传》杂采先秦百家,其渊源所自向来难以确指,但历来人们所论,多局限于其与《荀子》的关系而忽略了《韩诗外传》对其他各家的采纳,尤其是《韩诗外传》体现出的鲜明的尊孟倾向,目前鲜有论及。了解《韩诗外传》对待孟子的尊崇态度,这不仅对把握《孟子》在韩婴学术构成中的分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理清汉代诗学渊源、重新考查孟子在汉代诗学承传过程中的地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9.
“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并非是宋金元诗歌中才出现的,而是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便已产生。在汉魏六朝诗歌中,“列锦”手法的运用更是广泛。唐诗中“列锦”文本不仅更为常见,而且结构模式上有很多创新。唐五代词受唐诗的影响,“列锦”在结构模式上又有所发展。宋金元诗歌受唐五代诗词的影响,“列锦”在结构模式上续有新的创造。与前代诗词一样,宋金元诗歌中的“列锦”修辞文本建构,都是“有所为而为”的,其建构都带有特定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0.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作为根本性的哲学观念,渗透在文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与诗歌创作中。天人和谐,人人和谐,身心和谐与心理和谐是诗人由外及内,由身到心的提升过程,表现为能超越任何一种生命存在的境遇作自己的主宰,从而修炼一个完善完美的心灵。在诗歌的创作中,则表现为由内及外,由心到身的外显过程。诗人在物我情意融通,寓意于物,以物比德的创作过程中与自然客体达成情意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