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2387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1篇
综合类   145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魏晋"尚丽"文风的形成与发展与曹丕和陆机有很大关系。曹丕继承汉赋丽的特点并对时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从而提出了"诗赋欲丽",是对"丽"的肯定,有首倡之功。陆机推崇尚丽文风并大力推行,继承和发展了曹丕的"诗赋欲丽"思想。他们引领了魏晋"尚丽"文风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名师李庾南的教学风格是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练中锻造而成的,也是在实践反思、宣传推广、总结淬炼中逐步臻于完善的。其主要表现为鲜明坚定的教学思想、开放有序的课堂活动、规范灵动的教学技艺、精细洒脱的教学气派、圆融谨严的师生关系五个方面。这些都是其蔚为"苏派教育"一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黎锦晖是近现代较早涉足儿童歌曲创作的音乐家,《小小画家》是其代表作,通过对《小小画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创作特点及平民化、大众化的时代意义和对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孟浩然和李白在入仕遭受打击后选择了漫游山川,两人虽身在山水仍然没有忘记官场。但是孟、李的漫游诗有很大的区别:一是对官场的迫切程度不同,孟浩然真正沉浸在了山水中,李白身处山林却整天想着会友,做官的想法更为急切。二是思想构成不同。孟浩然思想分为三个阶段,闭门读书时期是一心隐居,干谒和科举时期想着建功立业,入仕失利后漫游是以隐居为主,以入仕为辅。李白的思想构成是做官和隐居并行不悖,分不出谁主谁次,各种思想在李白的脑子里不停地打架。三是对社会黑暗接触程度不同。孟浩然一生平顺,诗歌以书写自我为主,很少关心国家大事。李白见识过帝都的黑暗,诗歌中有不少对百姓疾苦的描写和对君王所作所为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6.
众所周知,晚清官场派别林立,步步惊心。然而曾国藩、李鸿章却被同时誉为晚晴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为三朝重臣,李鸿章也官居极品,显然都得益于他们的为官之道。二人虽为师承关系,但细细比较,二人在为官背景、为官德性、用人识人、功过是非方面皆有不同。透视分析二人的为官之道,不仅使人深谙官场的风云变化,还可以警醒世人评价历史人物应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997.
李先念的经济发展思想主要体现为农业发展思想、经济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以及财政经济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李煜和李清照俱为词史上的言愁高手。由于人生经历、性别气质、文化素养诸方面的原因,他们笔下愁的具体内涵和艺术表达又各有异同。联系具体作品,对二人笔下的愁情描写作一番比较,以此探讨其异同的成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人生际遇、个性气质、文化素养对其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玉山文人"作为元明之际吴中文人最大的雅集群体,把文人的"旁观者心态"演绎到了极致。但文人身处动荡的鼎革之际,"旁观者心态"体现了连续性与阶段性、矛盾性与复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旷达"与"颓废"的统一、"纵欲"与"恐惧"的统一、"悲哀"与"忆旧"的统一。以于立、顾瑛、袁华为例,可以看出"玉山文人"整体的心态演变,以及在某一阶段心态的主导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身份问题本来是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但也被引入了文学研究,尤其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比较,存在文化身份的语境.将政治学中的身份认同理论转换于研究有多重文化背景的文学问题,可启发我们思考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