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国密西根大学林顺夫教授曾撷取“透过梦之窗口”这一精巧比喻诠释了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中的“文学梦”。从《庄子》到晏几道、苏轼、吴文英的词再到《红楼梦》,他的研究指出这些“文学梦”并非仅仅以实际的梦境经验为基础,而是将作家特殊的哲学思考付之于特定语境的再度创造。“文学梦”既包括“我思故我梦”的层次,也包括“我思。我梦”的内容。“梦之窗口”既是一种特殊的观物方式,又创造出一种新现实。  相似文献   
42.
姜秋霞提出的“格式塔意象”语言转换模式虽然实现了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的完美结合,却没有规定格式塔意象图式的具体构建细节。通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本进行多角度的细致剖析,笔者发现格式塔意象的再造过程涉及受众主体的审美心理和译者自身的认知结构,源文本格式塔质的还原程度与语言节奏的审美功能、文化距离的动态平衡及整体意象的对等转换密切相关,从认知层面对格式塔意象进行细节描述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彭睿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116-118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以"余味"说为审美标准,形成了重视"才情"反对"苦吟"的创作动机论,峻洁句法与浑厚用典的创作手法论,从而组成了一个从文本创作到文本欣赏较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其成书时间约在北宋中期,早于公认的具有转变意义的叶梦得《石林诗话》,因而在"论诗及辞"类诗话中具有萌芽性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阶梯式的五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个需要满足后再追求下一个需要。红色经典小说《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的成长之路典型性地反映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据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5.
临朐冯氏家族为明清之际山东著名的文学与科举世家,冯溥为其家族的杰出代表人,而关于其家族藏书至今未有人研究,冯溥有《佳山堂书目》一卷流传于世,以书名简目形式记载冯溥藏书,本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探讨其家族藏书、刻书情况,同时介绍《佳山堂书目》版本及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46.
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关于林纾及五四新旧思潮的评述都是需要重写的。我们必须摒弃“胜王败寇”的历史书写逻辑,必须摆脱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控制。如果说五四先驱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者,林纾则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他们之间是对峙和互补的关系,各有其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47.
“三世”说作为公羊学的一种系统的历史发展学说,是东汉公羊家何休在公羊先师《春秋》“三世”说的理论基础上,经过系统阐发之后而最终构建起来的。何休的“三世”说以“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来解说公羊先师的《春秋》“所传闻世—所闻世—所见世”,从而肯定了社会历史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衰乱到太平、从野蛮到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何休的“三世”说与公羊“三统”说、“异内外”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由此构成为一个系统的“三科九旨”公羊学术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8.
林则徐于鸦片战争失败后被流放新疆三年。这期间他写了不少表现警惕英国帝国主义、建设边疆、歌咏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诗歌,表现了这位伟大爱国政治家的崇高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相似文献   
49.
林书豪的出现给2012年的NBA赛场带来了很多惊喜。通过对"林书豪现象"的分析可以折射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如何让外援更好地为CBA联赛发展服务,如何实现CBA联赛中本土球员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0.
黄英 《科教文汇》2012,(5):77-78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是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在短小的篇幅中,借树苗的生长喻人的成长,以种树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从生活小事入手洞见人生智慧,体现了作者的一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