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5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林森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就注重运用法律维护人民权益,尤其是在领导福建学生会收回福建矿产等利权、在江西帮助被外国巡捕棍毙的乡民打赢官司的斗争中善用法律,成效明显。林森认为要从根本上维护民权,"当求之于法治"。他在担任参议院议长期间,主持《临时约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制定,初步奠定中国近代法治基础。他出任国民政府主席后,极力主张实行"民治的政治","法治的政治,而非人治的政治",强调"促成宪政,实现民主政治,为建国的首要目标";全国上下都要养成法治的习惯。他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法治精神,对国家典章,躬先守法践履,安于"虚位元首"的法律定位,不争权,不逾矩,更不以权谋私,"足为国家法治,垂之典范。"  相似文献   
22.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毅 《宜宾学院学报》2005,5(7):116-118
本文总结了巴蜀文化的始源性、区域性、古吏难微性、兼容性的特征。并简要谈论研究巴蜀文化的三点意义。  相似文献   
23.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充分阐释了“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他对于空间艺术有精辟、周到的论述,他把时间特征表达得如此鲜明,向空间艺术注入了时间意识,突破了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公认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的理论,开拓了山水画时空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4.
苏氏蜀学为宋学的重要学派、也是巴蜀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蜀学之成,始于三苏父子。就苏氏蜀学中的艺思想与巴蜀化的密切关系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苏氏艺思想的形成与巴蜀化中的两汉先贤意识、杂学色彩、切人事重抒情、尚操守重节气、富异端色彩和反叛精神等关系至密,苏氏蜀学既孕育于巴蜀化之中,又为巴蜀化增添了无数光彩。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唐诗人司空曙的生平经历、创作分期及诗集版本等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用统计学的方法,指出他现存作品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突出特征,认为交游活动是激发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所谓“十才子”集团即因此得到成立。  相似文献   
26.
清代以篆书知名的第一位书家王澍。绩学工,精研金石碑刻,述亦丰。其所长“玉箸”篆对后世影响极甚。奠定了碑学发展的基础。是清代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27.
本文据考古新发现,认为早期巴、蜀文化界分时机已经到来,并提出路家河二期后段遗存和宝山文化属于早期巴文化的观点;认为巴、蜀两族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而两者始终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巴、蜀历史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考古学资料,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有机结合则是不能忽视的。目前关于蜀文化的研究,进展较深入,而巴文化的研究,是值得重视和加强的。  相似文献   
28.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约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至贞元十九年(802-803年)间,卒年大致在僖宗乾符中和之际。赵出身儒学世家,其家族以“文学进身、科举入仕”的方式进入到统治阶层,并与当时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是赵成功完成《因话录》创作的重要因素。《因话录》成书于僖宗乾符中和之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唐代社会的原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成书之后便被后人广为征引。  相似文献   
29.
朱文藻编著的《葆醇堂藏书录》采用"经、艺、史、志、子、集、类、说"八分法,试图打破四部分类框架。他整合小类设立艺部,把志部、类部、说部提升为一级类目,调整部分二、三级类目的划分、名称和顺序,对类书的性质和丛书的价值做出新认识,反映出以小学、金石学、舆地之学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术风貌。《葆醇堂藏书录》本着灵活变通的编目原则,力求突破四分法的桎梏,在图书分类上体现学术发展,是古籍目录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30.
目前通行的浙本职名表与殿本职名表有较大的不同,这是由于两表的编排原则不一造成的。以殿本职名表为主,通过浙本职名表与殿本职名表的比较、参证、互补,更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四库馆的机构与运作情况。四库馆的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为翰林院系统,专司《四库全书》的校阅与编修;其二为武英殿系统,专司《四库全书》的缮写、校对与装印。两者互不统属,但又互相配合,统归于总裁官掌控。四库馆中各馆职分工清晰,统属明确,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四库馆的良性运作,保证《四库全书》编修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