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344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一种特殊的制度。本文在探讨土司制度的形成、演变和消亡的同时,着重研究了明代在铜仁的"改土归流",并强调了这次在铜仁的"改土归流"应是开创了中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先河。同时,还阐述了"改土归流"的意义和影响,肯定了它对贵州社会的稳定、生产的进步、产业的调整、商贾的繁荣、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兴起等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刘策奇不仅搜集整理了歌谣、故事、传说与民俗,而且还总结了搜集、整理民间化的方法与原则,探讨了民间化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刘知几的史书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史通》一书中。刘氏对他之前的中国历代史书,无论是正史还是杂史,都做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其中关于史书写著的方法问题,在文风、体制、语言、叙事、书法等各方面均有精辟的论述,且充满了强烈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04.
南宋抗金名将刘錡于柘皋大捷后,旋被罢兵权.其直接原因,为秦桧、张俊、杨沂中等人所排斥.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宋高宗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抑制武臣措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5.
刘锡鸿坚持尊王攘夷,重本抑末的儒家学说,受到清流派李鸿藻等人的赏识,使他得为驻英副使,驻德正使。排斥洋务派李鸿章、郭嵩焘等,一再加以弹劾。不懂得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他的观念,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终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106.
古代的西方和东方,在相距万里之遥的希腊和中国,两位数学科学的巨人--阿基米德和刘徽,在他们各自独立地解决几何学的重大课题--求积问题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余部分割法",而且他们论证问题的方式和步骤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不能不说是数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这种"余部分割法"在讨论问题时确实有它的特别便捷之处.  相似文献   
107.
运用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刘翔与罗伯斯在伯明翰的60m栏室内赛的时间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显示:刘翔八步改七步上栏成效尽显,比赛虽"胶着"但仍以明显优势取胜并独占世界短跨项目的第一集团。同时还指出:短距离速度性项目反应时固然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刘翔如果反应时能提高到罗伯斯的水平,并且七步上栏技术更为成熟,那么刘翔2012伦敦奥运会夺冠的可能性将会很大甚至再次打破110m栏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08.
文章借助史籍对汉高祖刘邦"三尺斩蛇剑"进行考证,结论为:(1)剑的规格起源西周,分上、中、下三种制式",三尺"是上制,长度约合0.7米;重量为"九锊",即三斤十二两,折合为0.96公斤;剑身纹有大篆书体"赤霄"两字,还饰有七采珠、九华玉,剑刃如霜雪,剑匣上镶有五色琉璃;(2)"三尺斩蛇剑"存放在位于未央宫中的"武库",吕后曾将"武库"更名为"灵金藏";惠帝即位后改称"灵金内府";神爵元年(前61),中宗孝宣皇帝建"神祠"供奉;至晋元康五年(295)因武库起火而烧毁;(3)"佩剑"的风尚在汉朝重新开启,尽管"三尺斩蛇剑"的来源与结局充斥着"神"与"灵",但却是权力的道具,是武装建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9.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周初,他殚精竭虑辅佐成王,成就了一代盛世。他的勤勉从政、敬德保民主张为历代所推崇。他是我国儒学的先驱,对师保之教理论和"六艺"、"六经"教育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0.
孔传《孔氏六帖》,宋代私修类书,为增补唐白居易《六帖》而作。此书有较大的辑佚、校勘价值。其成书时间、体例、版本诸问题,事关进一步研究、利用该书。研究发现,是书成于作者抚州任上,其体例沿白氏而略有增删,流传颇显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