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教育   4909篇
科学研究   64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48篇
综合类   43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0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99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35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古代的诗歌、绘画以及音乐舞蹈文化中有着大量的关于荷(莲)花的记载。发展到今天,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歌舞中,依然还保留了"采莲船"、"莲花落"、"荷花灯"等表演形式。在全国舞蹈重大赛事中,我国特设了"荷花奖"舞蹈比赛,有关荷花形象的舞蹈作品更是不胜枚举,诸如《荷花舞》、《爱莲说》、《荷花梦》、《小荷才露尖尖角》、《六月清荷》等。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凭借它清丽的色彩、优雅的风姿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荷花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艺术中的荷花形象,具有优雅之形、和雅之意、清雅之韵。它是我国人们生活中雅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之一,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2.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发展,对于低成本的图像采集模块在监控系统中是很受欢迎的。通过采用嵌入式处理器LPC2478为核心,配上图像传感器OV7670来实现图像的采集、处理以及传输,由此设计出适合于要求小体积和低成本的嵌入式监控系统中所需要的图像采集模块.  相似文献   
83.
客家妇女的形象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列女,作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楷模,则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客家妇女的传统美德。本文着重考察乾隆《汀州府志》中的《列女传》,试图从列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视角来加深对客家妇女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柳下惠的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并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典范。这既有其历史原因,也体现了古人对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85.
以"天府"作为区域文化形象概念,其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应予以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时代需要。结合历史和当代人对"天府"内涵的认识,作为世人向往的地方,"天府"象征着"富庶、兴旺、和谐、智慧、美丽、幸福"。按照"天府"内涵的六大要素,四川在古史神话、历史文明与现实世界三个层面形成了形象叠加,"天府"既是古今四川的区域文化形象,也舍四川莫属!  相似文献   
86.
花山崖壁画的绘画造型构图、色彩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来自原始宗教、原始巫术构成因素,另一方面来自原始社会、原始文化的构成因素,从而以原始艺术的符号化形式承载壮族先民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表达了他们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目的性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呈现出他们的生存、存在、生活状态及其发展历史,具有艺术人类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7.
运用形象学相关理论对日剧《月之恋人》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了解读,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形象:中国社会中的民众群体形象、中国女性形象、在日中国人的形象;同时对注视者日本的“自我”形象也进行了阐释。认为该剧较为客观理性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形象,辩证地处理了“他者”与“自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8.
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面临市场空间竞争、行业市场亟需完善等压力,集团化发展成为其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集团和远程教育集团的发展壮大,为远程职业教育这一交叉行业的集团化可行性发展提供借鉴。电大系统在发展远程职业教育领域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9.
"十七年诗歌"中的"工农兵"意象是一种"吊诡"的形象符号,一方面它以"完型化"形象符号照亮新的"民族国家精神",另一方面又遮蔽了"真实"世界里"工农大众"精神形态的复杂性;一方面它确证和巩固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又使诗歌陷入"公式化"的俗套而诗人则成为符号"软暴力"的对象;一方面它让"工农大众"在虚拟镜像中获得"翻身做主人"的政治文化快感,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符号的迷狂中丧失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0.
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物象和寓意可以发生文化意象的转换。通过崔护和桃花姑娘的心理复原,可以穿越时空场景,加深理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人面桃花的爱情文化原型是:桃花物象+悲剧爱情寓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花已经脱离了一种简单的植物物象,而变成清骨、幽芳、弄妆、疏丽、严霜等代名词,赋予一种中国古典人文气质。在西周初年,桃花就被认为是带来婚姻爱情的"信物"。在现代,桃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了爱情的俘虏和悲剧残美。第二,"人面桃花"表达一面之缘竟成永别之意,寓意着男女之间错过了就将铸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和悲剧。人们在具体物象中寻找的是并不存在的影子,这首诗寓意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