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宋文帝论     
宋帝作为南朝时期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他在义方面的提倡对于南朝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代守成之主、治之君,宋帝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过于宽恕乃至宽纵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北伐失利以及身遭屠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屈原及其作品已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门课题,陈蒲清从巫学角度研究《楚辞》,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亦是一种创新思维。通过对《南楚巫歌化伟辞》一文的剖析,解读其巫歌升华的基本内核,揭示其研究成果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艺术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桓谭从古文经的学术立场出发,引申出对谶纬符命之学的思想批判,并以此选择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从他与王莽的合作到分裂,以至利用《新论》对王莽进行批判,他在东汉前期对光武帝"天下事以图谶决之"的公然反对,都可以看出他是从古文经立场和对谶纬符命之学的否定出发的,学术立场决定了他的政治个性。在和同时代其他经学大家刘歆、贾逵等人的比较中,桓谭对学术真理的追求和持守,显得特别突出。在皇权专制时代,能不屈服于专制君主的淫威,始终如一地坚守学术立场,是桓谭最可宝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994.
佛教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形态,其发展过程并非印度文化的自我演化,而是包括中国文化、西亚文化等广大亚洲文化共同汇流的结果.通过对一些原始经论的考据,可以看出这种汇流不仅表现为印度的佛教文化进入中土进行融汇,也表现为中国本土文化流入印度,影响印度的佛教文化,再以佛教文化的形式回流到中国.  相似文献   
995.
自纪昀、黄侃以来,《总术》义旨即遭遇误释、误读,不明总饰与总结语义区分是主要原因,应予辨正。而重视修饰、反对粗陋,这正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996.
泰戈尔是个丰富的存在,其哲学思想和他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坛上的影响都是复杂的。本仅选取“第一个”向泰戈尔学习的郭沫若与“最善学”泰戈尔的冰心作一比较分析,试图论述他们接受泰戈尔思想的不同向度:前主要是“泛神论”,而后主要是“爱”的哲学,并试图从他们的童年、性格、气质以及相应的心理定势方面找出内在的原由,以求触及这种种复杂性的某些侧面。  相似文献   
997.
释仁     
“仁”是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的核心。《说文解字》中有一些与“仁”有关的资料,为研究“仁”的意义,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998.
庾信由南入北,屈节仕西魏,再仕北周的经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耻辱感。这种自卑感、耻辱感又作为创作的巨大动力,使其作品更趋成熟、完美。他由南入北之后抒写的大量乡关之思、亡国之痛的作品,既是其情感、生活巨变的强烈表现,也是其自卑心志的有力反映。  相似文献   
999.
论《说文》俗字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最早提出“俗某字”这一概念,但由于重正轻俗传统观念的影响。历来对《说》中俗字这种珍贵的汉字化石重视不够,《说》俗字的类型体现其时空性,通俗性,简易性和表音性的特点,加强《说》俗字研究,对了解古今字形体嬗变的轨迹,正确认识汉字简化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谈《说文解字》“同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意"是许慎《说文解字》的说解用语之一,它既沟通了造字意图相同的汉字,也解释了有相同参构意图的部件。"同意"对后人分析汉字字形有较大的影响,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同意"做了必要的阐释与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