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4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余华与福克纳都是先锋作家,他们在创作的前期都曾有过对文学的探索和实验。在大胆的文学实验中,他们寻找着自我的创作原则,使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得到了充实。两位作家的创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十分关注内心冲突,在创作中重视对时间的利用和创造,在处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们都找到了一条能表达自己的正确道路。对比余华与福克纳的作品,可以发现余华在对福克纳作品的借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22.
垃圾:城市环境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史是环境史研究的新领域,它是环境史、城市史,技术史及公共工程史各自发展并有机融合的产物。它的成熟也有赖于对城市及城市环境的深入理解。垃圾问题是城市环境史的一个重要主题,其原因在于:垃圾问题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重要的城市环境问题;对垃圾进行历史研究既有助于理解人与社会的发展,也有助于现实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尽管国外关于垃圾问题的历史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是相对于城市环境史的其他课题而言还显得比较薄弱,中国学界的相关研究更是欠缺。参考已有的成果,开展垃圾的历史研究应特别注意完善相关知识体系,拓展研究思路,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3.
《喧哗与骚动》:全面的复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不但外部结构是复调的,而且内在情感也是复调的。福克纳体验到人生的苦难,又充分认识到人的忍受能力,他深切地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又相信人类会创造美好的未来,他是绝望的,同时又主张反抗绝望,反抗那沉重的命运。《喧哗与骚动》既是地方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是全面的、彻底的复调。  相似文献   
24.
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以超越小说现代性的姿态,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从乡土角度表现了虚拟的“约克纳帕塌法”王国和“后江湖世界”,又从身份探索角度表现了“身份危机”与“身份混杂”,从解构颠覆的角度分别表现了“颠覆自我”与“颠覆世界”。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作家们的小说的后现代特性,表现了全球化大语境之下文学发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5.
生态研究作为新生学科,极具生命力,正日益受到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视,这也为文学领域的生态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福克纳的代表作<去吧,摩西>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为背景,深刻描绘了文明进程中荒野的破坏以及生活在荒野中的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从而使该作品更具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文学作品中,并置就是将两个或更多个成分放在一起以便对读者产生特殊影响的一种文体技巧,它将两个看似不一致的成分呈现在主题平衡中。福克纳在其短篇小说《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花》中成功地使用了并置技巧,通过8类并置展示的理性关系使主题以及主题间的关系构建起了该作品的主题联结,从而使读者吃透了主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7.
陶渊明和威廉@华兹华斯是两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他们的诗歌在思想性、题材和意象选择上各不相同,并折射出他们不同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28.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 ,书中象征手法的使用绝妙无比 ,令人称奇。论文通过对小说中象征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 ,探讨书中象征的作用以及运用象征手法的原因 ,指出正是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 :人物更加丰满 ,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 ,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29.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是他最具代表性、最受后人关注的诗集。他的诗歌意象鲜明,语言质朴,风格简洁,想象力丰富。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诗集中分别收录了数首情景不同、内容迥异、前乐后苦的同名诗。本文选取一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尝试从这颗沙里看布莱克创作思想从“纯真”向“深刻”的演变。  相似文献   
30.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品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墓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