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7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以对外国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的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这种继承和借鉴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过程。英美诗歌和象征派诗歌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更为明显。华兹华斯等诗人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离骚》中的"女媭"形象,一直众说纷纭,有"原姊"、"侍妾"、"使女"、"巫女"等诸说。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女媭视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形象,通过博引旁征来证明"女媭"的身份。如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女媭",将其看做一个凝结诗人情感、表现诗人灵魂的象征"符号",则更能深刻地体会屈原愤激痛苦的情感跌宕和其傲然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做学教合一"是民国时期由陶行知等人提出并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它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做"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徐德春第一次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将之付诸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徐氏职业学校—之中。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成功后,许鉴观任河东军政分府民政处、河东临时盐政处总理。他审时度势,秉公执法,勤奋敬业,精巧谋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南禁门、通畅销路,裁汰冗员,进行薪制改革,为河东盐业经济恢复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作品以其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著称于世,而这种神秘主义表现为对宇宙自然的亲近、向往,以及自然神赠与人类的种种奇妙的“回应”。以许地山一系列小说为参考文本,列出神秘主义在许地山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并分析许地山思想中这种神秘主义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1845—1901)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科技期刊〈格致汇编〉,是中国学者中投稿最多的一位,他将电气冶金技术、玻璃制造技术、克鹿炮的制造等西方工艺都通过〈格致汇编〉详细介绍给国人,对于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学习先进的西方工艺具有重要的先导和启蒙意义,并且为近代科学传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许雪萍是当下广西诗坛实力派青年女诗人。作为很有个性的"草木诗人",对大自然的诗意捕捉——在大自然的诗意抒情中,建构诗人的生命意识、追寻和探索生命的价值、探寻生命的家园,这是许雪萍诗歌的主要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徐玉诺的个性气质影响到其诗歌创作,体现在矛盾语词的选择、叙述的前后反差及对现实感知的与众不同三个方面。总的来看,在徐玉诺的诗歌中体现出“对照”这种艺术结构特征。语词的矛盾可使诗的语言扩大张力,叙述的反差使得诗歌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一波三折的效果,而对日常经验感知的偏离又使徐玉诺的诗带有更多的思索意义和哲学色彩。这三个方面显示出徐玉诺的思维方式及其诗歌的结构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徐坤小说语言的变异给文学语言注入了活力,扩大了文学语言的张力.这种文学语言的变异一方面受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作家自身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对徐坤小说语言的"文本外语境"和"文本语境"的解读,可以探析其小说语言变异产生的独特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