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1.
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职业能力强不强、教师职业水平高不高、校长职业素质好不好,是关乎职业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关乎整个职教事业生命与活力的关键所在,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并力争在实践中有新的提升和突破.  相似文献   
62.
东晋南朝时期,淮南寿春(阳)是南北争战的热点区域之一,双方经常利用当地水文条件来克敌制胜。首先是通过河道运输部队、给养并进行水战,北伐船队主要由黄河入蒗荡渠,再分别经颍水和汝水南下入淮。北魏曾在寿春建立了船厂、港泊和一支水军,并普遍运用树栅阻止敌船的战术。南方政权至寿春的水路或是溯濡须水、淝水而上,或是经中渎水溯淮而上。双方还运用筑堤蓄水作为攻防手段,如积水灌城、开塘放水阻遏来寇,梁朝甚至修筑了规模巨大的"淮堰",企图藉此淹溺沿淮低洼区域的敌军。  相似文献   
63.
清代重要笔记文集《扬州画舫录》面世以后,文士纷纷序跋题咏,一时曾“洛阳纸贵”。除李斗自序、和诗,计刊有袁枚等四序与阮元二跋,四十五家赋诗题词。《扬州画舫录》中的序跋和题词,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今天仍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4.
在明代吴门画家沈周的《两江名胜图》册页中,有瓜洲图,扬州图,高邮图等直接描绘扬州风貌的绘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明代扬州运河水运和城池市肆风光,在水上运输让位于现代铁路,公路陆上交通的今天,《两江名胜图》对于开发大运河,扬子江水上旅游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5.
今年扬州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灾情十分严重,给扬州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在分析扬州市洪涝灾害特点、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减灾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6.
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注例》中倡言“释《春秋》必以周礼明之”,使其《左传》学回到了汉代《左传》学的起点,对内找到了贾、服等汉儒旧注的源头,对外与汉代和清代的《公羊》学在经义和治经方法等方面划清了界限。在此基础上,刘文淇进一步清理了杜预《左传》注的凡例错误,其后世子孙对周礼的内涵又加阐论,并将其《疏证》的凡例拓展为三大研究领域,建构起刘氏《左传》学的经学体系。  相似文献   
67.
扬州自古便是戏剧名区。从上古到清末,中国戏剧孕育、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和基本形态在扬州都有丰富的展现。多姿多态的古代戏剧活动为扬州赢得了历史名誉和文化积淀。虽然开端良好,但总体看来,扬州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继承的工作仍处于初步阶段,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如何通过分析扬州戏剧的发展现状从而开拓其生存空间以及提高在现代艺术中的竞争力,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扬州市“三新一网一书”和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肯定了其在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模糊,政府作用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最后,从政府、企业两方面对扬州市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扬州市委市政府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仍存在民生状况与经济发展之间不够协调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慢、生活质量低、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扬州市民生事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发展经济、重点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等重大问题、把民生事业建设列为衡量各级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70.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对其起到积极有效的保护,也有助于对其进一步挖掘与完善,以及促进文化的对外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具有独特性,在外宣中如何进行汉英翻译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及其汉英翻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功能语境视角下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理论,探讨其汉英翻译,可以为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外宣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