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587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9篇
综合类   91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20世纪80年代,当笼罩在中国男男女女头上的“平等”假相被揭穿后,中国女性陷入了无所适从、左右为难的境地之中,她们在“爱的本能”与“自我实现”的矛盾中苦苦挣扎。女作家张辛欣的早期作品真切地表现了这个时期中国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面临的种种困境,引发了人们对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及女性角色新定位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2.
“尸骸”意象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身体写作可以体现书写者对人本身和历史的独特认知。鲁迅的“中间物”意识既立足于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时代精神,又对看似无所不能的“现代性”抱有警惕。与其笔下“速朽”的“尸骸”意象相比,张承志在反抗和否定精神上与之相似,但在民族“心史”建构过程中走向永远新鲜的“血衣”。不同作家对“尸骸”意象的塑造展示了历史文化环境对人的塑造以及个性的经验与表述。  相似文献   
113.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传奇女作家张爱玲的作品成了影视剧改编的宠儿。然而遗憾的是,改编后的影视剧往往难以把握张爱玲作品的精髓。文章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以期为张爱玲作品的多媒介传播提供一些建议,使经典名著能更充分地实现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4.
声韵学过去被称为“天书”,但它也是“小学”的核心。对于有志于古代学术的同志而言,必须要有所掌握。张闻玉教授对天文历术和小学两个领域,一直深有研究。其新著《古音学基础》,尤其适合初学者,是学习和掌握声韵学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15.
章邯是秦末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率领骊山徒和奴产子组成的军队,一路奋勇前进,败周章,破陈涉,灭魏咎,杀项梁,巨鹿之围时筑甬道以飨王离军,进退维谷之时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拒关中以抵汉军.他的战功卓著且辉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太史公立一传记,纵观其生平经历,可谓是沉痛悲凉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16.
《木皮岭》是杜甫陇蜀纪行诗之一,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由同谷南下成都途中。对木皮岭的确切位置,古人注释不清,今人有争议,对古今相关注释一并梳理讨论,对准确把握诗意实属必要。通过讨论辨析,可以确定,诗人当年走的是青泥岭道,而不是北宋以后才开凿的白水峡道。  相似文献   
117.
以《全宋文》中收录的章粢奏章为研究对象,梳理章粢的军事思想,包括浅攻牵制策略、坚壁清野策略、纵深攻击讨伐策略、招安的政策、进击筑堡的策略、以远人攻远人的策略以及游击战术策略。  相似文献   
118.
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以文艺性散文为主。在这些散文中,张恨水以唱颂歌和作检讨的方式表达他赶上时代的决心;同时,他在散文中回归内心,坚守做人底线,坚持文学品质。这种散文特点的形成,与他的人生追求、“革命认同”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因素有关。张恨水建国后的散文创作有着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9.
父亲张岱年认为:哲学理论问题,有西方的表达方式,如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也有中国的表达方式,如理气、心物等。“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比较习惯于中国的表达方式”。晚年他将自己的哲学基本观点概括为十大命题:1)物我同实;2)物统事理;3)一本多级;4)物体心用;5)思成于积;6)真知三表;7)充生达理;8)本至有辨;9)群己一体;10)兼和为上。他的哲学理论,有一些独抒己见的观点,是他的创新:1)分别本至,提出本至之辩;2)提出“物统事理”的命题。以“事”“理”“物”为宇宙哲学的基本范畴;3)肯定了和谐的重要意义;4)提出充生达理、胜乖达和的人生理想;5)以“与群为一”为道德的最高准则;6)主张以“兼和”易“中庸”。这些观点的基本倾向是,在理论上是唯物的,在方法上兼综了逻辑分析法与唯物辩证法。“既肯定客观世界的实在性,又昂扬人的主体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0.
在我国的哲学理念中,人性论和人生价值观有效的统一是一主要特点。我国的传统形式哲学人性论中,主要探讨的核心内容则是人的本性,对于价值观的有效形成,其理论形态是人应该如何做。人性来源于上天,这是一种自然性的形态,并且为人类未来的生活情况,或者是人们需要怎样的生活奠定了基础。在哲学的视野角度中,人性再一次的发现为人类的未来生活提供了可能。文章将张载和王夫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他们所提出来的人性论思想进行比较,从理论依据、内涵认识以及成性路向三个方面着手,对张、王二人提出的人性论思想进行全方面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