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4818篇
科学研究   27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95篇
综合类   33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432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因过于强调音乐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一味承袭“严肃音乐”的教育教学程式,导致了音乐审美价值研究视角狭窄,陷入了误区。本文力求通过音乐价值与音乐审美之间、音乐文化价值与音乐审美价值之间关系的分析与探讨,从而揭示音乐审美价值的内涵及其实现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2.
后现代派作家超越了传统的审美内涵,从而使不同于现代美学的后现代文学的审美内涵得以深化和扩展。在后现代派作家的艺术世界里,纳博科夫和博尔赫斯故意模糊文学与哲学、文学和文化等之间已有的传统界线。他们摒弃历史、命运的视角来探讨人生,而选择不同寻常的诡秘哲学来影射迷宫人生,因此从二人的作品中升腾起具有哲理内涵的新型的后现代文学审美。同时二人有意无意沿用了希腊哲学家芝诺的运动悖论,由此衍生出的无穷极限和圆形的迷宫世界观,都呈现出后现代文学的特殊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审美意象.由月可联想到人的美貌,在月中可寄托人们的相思离别之情,望月可生发生命短暂、人生有限之叹,月还可以象征人的某种情感.  相似文献   
94.
"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物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物哀"观表明日本审美观念与直观感受、感性认识相关联,重视人的感情态度,突出悲哀之情。"物感"观表明中国审美观念与哲理思考、理性意识相关联,注重情理统一。"物哀"受"物感"的影响甚大。二者的共同点是事物形象与内在感情的交融,物象触发情感,情感移注于物象,达乎情景融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5.
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囿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告别了高雅文学的象牙之塔,拆除了横亘在雅俗文学之间的高墙,这种鲜明的通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划和框定小说模式的作用。福克纳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并不是要去媚俗,而是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好地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思考、忧虑、探索见诸于文字,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96.
ABSTRACT

A large diversity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s exist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wo of those frameworks to examine their compatibility and their complementarity. The classroom ecology paradigm concentrates on the balance between three task systems, two vectors, and programs of actions proposed by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and negotiated by students. The didactique research program studie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using the concepts of didactic contract and didactic milieu that focus on how the knowledge content emerges within teacher and students’ joint action. The article underlines the complementarity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two frameworks when analyz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It argues that the gray areas left by the classroom ecology paradigm could be filled with the insights of the didactique research program. A concise example of how the two frameworks have already been utilized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7.
艺术人类学视角与"美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国内美学界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持久而热烈的讨论,但多是从《手稿》的文本语境出发并坚持概念优先,在两个“尺度”、“规律”等命题上纠缠不休,遂使讨论走入迷境。在现有学术背景下,很有必要从艺术人类学视角出发,重新考察“尺度”、“规律”等命题,从而为当代中国美学建设及当下审美活动的评判提供思想素材。  相似文献   
98.
简述了杂志封面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指出杂志封面设计的现代化与世界经济和化的现代化过程是一致的,进而提出“单纯化”与“模糊化”原则。在理论上探讨了“单纯化”与“模糊化”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两种原则内在联系的揭示,表明审美愉悦在杂志封面设计中对读的重要意义。并以几种杂志的封面设计为例,阐述了“单纯化”与“模糊化”的实际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99.
在音乐教学中,学习、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情操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中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0.
丰子恺培植“艺术心”的美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的以培植和永葆“艺术心”为宗旨的艺术教育思想,在20世纪美史上独树一帜。本文围绕丰子恺倡导的“艺术心”作细致分析,揭示其“艺术心”美育观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观、艺术教育观的基本要点以及对于现实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