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281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68篇
综合类   3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李商隐作为晚唐大家,无题诗是他独创的抒情诗体,文章以李商隐无题诗歌审美意象中的心象融铸物象的凄美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朦胧作为研究李商隐无题诗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力求一个深入的解析,为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提供更为深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2.
张胜利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09-113,129
《红楼梦》中众女儿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方女性"之美的闪光点;同时她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又深受双重人格的困扰。吕启祥先生的论红文章,特别是《〈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一文,从女性的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红楼梦》中"东方女性气质"的多重文化内涵;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红楼女性如何在审美活动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命题;阐述了《红楼梦》一书与现代女性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应恢复和确立《红楼梦》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3.
高职院校的艺术生具备的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是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本文分析了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的特点,并通过相应的特征分析,阐述了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的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4.
流行音乐是大众传播语境中的典型代表,受众面囊括高校学生在内的众多青少年。在高校流行音乐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群体的音乐欣赏鉴赏力,实现流行音乐鉴赏的层面拔升,并藉此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5.
高校新诗对话式教学,就是改变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观念,学生与老师以平等姿态研讨诗歌,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介绍知识背景,引出话题,参与对话,虽发出声音但不硬性要求学生接受,相互尊重,砥砺思想。“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发掘新诗的现代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价值判断力和审美力。  相似文献   
136.
《西京杂记》对西汉的自然景色、宫室苑囿、生活用品,以及西汉人的审美活动等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记载,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从《西京杂记》中的审美世界可以看出,西汉皇家的审美情趣具有精致化、奇异化、诗意化等几个方面的特点。西汉皇家审美情趣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37.
文学概论课是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由于其理论性比较强,很多学生不喜欢,很多教师反映很难讲授,尤其在一些高职高专,情况更是这样。其实,只要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文学概论课也能上得很生动,学生也会喜欢听,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8.
眷恋故乡和怀乡思归之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诸侯纷争、边患不已、繁杂徭役以及投荒谪边等,造成了大量的游子现象,使游子思乡的哀歌久唱不绝。  相似文献   
139.
浚县泥咕咕历史悠久,无论在造型、寓意、色彩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0.
当今艺术危机与审美危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用抽象的审美意识去代替对艺术的理解,用单一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整体经验进行覆盖,从而在对艺术理解的维度中只剩下了审美,这是对艺术经验的审美意识抽象化处理,这是构成艺术经验的异化的内在根源,也是西方主体化美学倾向下体验学、纯粹美学等产生的根本原因。伽达默尔在反对审美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无区分",认为艺术经验是一个包括了审美经验在内的经验整体,艺术对真理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艺术经验的整体性中。从强调艺术经验整体性特征而言,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可视之为反拨艺术经验异化的思考,这也是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在美学研究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