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15篇
教育   1072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4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盗窃罪既未遂界定标准新探--从犯罪目的切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盗窃罪既未遂、未遂的标准,理论界各执一词,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相同的情节却因为执法者认识不同而有差别悬殊的处理结果。尽管理论界允许“百家争鸣”,但司法界的当务之急却是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结束司法混乱,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尊严。本文试从我国刑法理论对于盗窃罪既未遂、未遂标准之争议入手,通过对有些学者提出的观点分析,提出自己关于盗窃罪既遂的界定标准的思考,为统一标准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脱逃罪作为侵犯国家司法权的一类犯罪,在中外刑事立法上存在立法体例上的重大差别。对各国立法体例做出比较,了解和把握各国的立法体例的不同及其原因,对于完善我国脱逃罪的立法具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体例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对该罪的保护客体的基本态度。但从对国家司法权的完整保护的视角看,脱逃罪的保护客体应当是国家的拘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凌萍萍 《科教文汇》2012,(31):200-202
司法工作人员与行政执法人员又是职务犯罪高发群体,其犯罪原因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其犯罪与其职务密切相关,犯罪原因既具有一般职务犯罪的特征,同时也有着其特殊性,其执法方式与执法理念均是其职务犯罪形成的重要促成因素.  相似文献   
74.
孙伟铭的连续撞车行为更符合间接故意的放任,而绝非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孙伟铭醉酒驾车定性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有立法根据,又有实践中的类似做法。对孙伟铭的行为不能以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两罪并罚,因为其"第一次行为"尚不足以单独构成交通肇事罪。  相似文献   
75.
共同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尤其在涉及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同犯罪的场合,要正确认定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同犯罪的本质,就必须对刑法中的身份进行科学的界定,并由身份来界定共同犯罪的本质。因为身份的本质是行为人犯罪时的特殊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同样,身份犯与非身份分共同实施身份犯罪行为时的本质是他们对特定犯罪行为具有的特殊认识能力与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6.
近年来,对我国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的质疑不断增多。其实,我国原有的犯罪构成符合犯罪认定的逻辑顺序,便于司法实践,在原有构成基础上的改造才是理想的选择。犯罪构成应维持现有顺序,坚持客观主义,去除非规范化倾向,将犯罪客体改造为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77.
随着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的分析,以把握其犯罪的特点,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78.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刑法中具有全局性的指导作用。当一个行为被认定为犯罪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仅能影响量刑,使得刑罚与犯罪相适应;在一些典型案件中根据犯罪可能判处的刑罚还可能影响定罪,从而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只有以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为指导,才能正确地进行刑法的适用解释,进而合理地适用刑法。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环境犯罪日益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环境污损鉴定是环境犯罪定损、立案和科刑的关键环节,但现行环境污损司法鉴定制度缺陷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犯罪的打击不力。我国应建构一种由政府财政支持,具有公益性质的,并由同一行业领域内的非政府组织负责管理的环境污损鉴定机构,以更高效、准确地打击环境犯罪,保护公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80.
绑架罪新论     
绑架是一种常见行为,而在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关于绑架罪还有不少争议。研讨相关问题,对罪名、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特殊主体的定罪量刑等,应该有更为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