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教育   8811篇
科学研究   2023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661篇
综合类   924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3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785篇
  2011年   819篇
  2010年   722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761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899篇
  2004年   881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759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图书馆的特殊职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出发,提出了图书馆的特殊职能这一概念,讨论了目前影响图书馆发展的一些重要特殊职能:研究开发职能、社区管理职能、经济建设职能和休闲娱乐职能。  相似文献   
62.
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图书馆赖以可持续发展的人力基础,在经济发达和经济不发达的分析平台上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意在找出一种适合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逐步解决经济不发达地区面临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难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3.
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图书馆事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家财政投入尚远远不能满足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下降,公共图书馆总支出和投入基数偏低,事业发展也很不平衡。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应从保证公共图书馆事业公益性主体地位、将其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予以重视,并先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做起。图5。表6。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64.
分析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的构成及指标,对国民经济宏观信息的公共获取现状、问题、对策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5.
介绍在CEPA条件下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澳门图书馆拥有的丰富特色资源,指出建立定题服务中心,搭建科技信息平台,深化教育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等是澳门图书馆谋求新发展与世界图书馆同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6.
Industry advocates argue that by tailoring services and commercial solicitations to match media users’ personal interests, data-driven marketing benefits both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This article shows, however, that advertisers and marketers who are taking up ideas and techniques from behavioral economics tell their clients a very different story about the aims and use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consumer surveillance. Listening in on this discourse demonstrates that some digital marketers conceptualize their own practices as forms of social control, appropriating concepts from behavioral economics to identify consumer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biases and target their vulnerabilities. Behavioral economics recognizes that economic decisions are not simply dictated by rational self-interest; rather, such choices depend on cognitive heuristics and habits, and can be manipulated through the design of “choice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mplications of the behavioral turn in data-driven marketing for critical advertising scholars, public advocates, and regulators.  相似文献   
67.
当前,面临转型期的图书馆事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和对策需要我们从技术、经济、人才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68.
以产业化经营推动我省粮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我省粮食经济的成就和主要问题之后,提出以产业化经营推动我省粮食经济发展.指出我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是区域分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模式选择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shifted throughout the twentieth century, Boltanski and Chiapello place it sometime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1960s and 1990s [2005, The New Spirit of Capitalism, Verso, London], for Bell it had happened by the mid-1970s and its contradictions were already apparent [1998,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Basic Books, New York]. David Harvey is more specific and cites 1979 as the dawn of the new era [2005, The New Spirit of Capitalism, Verso, London]. This paper seeks to build on this scholarship of the changing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read i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roic figure of the American imagination, through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capitalist hero. Its aim is to situate the figure of the capitalist hero in the post-crash era and ultimately to understand the seductive power of the new capitalism that enables it to thrive. My thesis is that the seductive power of the new capitalism can be understood as an oscillation between revulsion and awe, we are both morally repulsed by the venality of capitalism yet also captivated by it. Revulsion and awe are at the core of the libidinality of the new capitalism and can be seen through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heroic object of the capitalist imagination.  相似文献   
70.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以跨学科的视野阐释和分析中华龙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从生态适应的角度,纵向梳理了中华龙舟文化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华龙舟文化的起源、演变及传承等整个发展过程均是生态适应的结果。主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3个维度,分析讨论了中华龙舟文化演变过程中的生态适应问题。研究认为:自然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区域性的演成,并赋予其地域性特征;社会生态促使中华龙舟文化服务于政治需要、社会教化和社会整合;而文化生态促进了中华龙舟文化与他文化的横向交流和融合。同时还认为,面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不断变化,当前及今后的中华龙舟文化都会通过不断的自我调适来适应所处生态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深对中华龙舟文化发展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