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39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开放教育课程管理机制分为课程准入机制和课程清理机制两部分。课程准入机制包括课程来源和课程准入方式两方面,课程准入方式又分为课程的“实体性”准入标准和“程序性”准入标准;课程清理机制包括课程的“实体性”评价和“程序性”清理机制。目前,我国开放教育课程管理机制的框架已经形成,但某些管理的细节研究有待深入,如课程来源渠道需要拓宽,课程准入把关不严,课程退出机制还远未形成等。  相似文献   
72.
孙乐  苑韶峰  朱从谋 《资源科学》2021,43(11):2342-2355
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对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四川省成都市典型区域401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微观层面的农村家庭普惠金融指数,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普惠金融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探索了风险预期在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①普惠金融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普惠金融通过中介变量风险预期间接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风险预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③新生代农户和老一代农户家庭层面的普惠金融对其宅基地退出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之间未发现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本文认为,应基于家庭金融需求和供给双层面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引导农户形成合理的宅基地退出风险认知,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农户风险预期;加强政策引导,实现不同代际农户的金融知识共享,推动宅基地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73.
周翼虎  方婷婷  李丽 《资源科学》2021,43(1):148-160
引导农民有序退出宅基地是解决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AM-TPB)框架构建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模型,重点解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在宅基地退出时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异同,并探讨人地关系差异对农户决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主要受行为态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3种因素影响,行为态度是影响各地区农户意愿的直接因素,且在次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强;②感知有用性通过直接影响和以行为态度为中介的间接影响两种路径对各地区农户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且在较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强;③感知易用性分别以行为态度和感知有用性为中介变量,对农户意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但在各地区的影响效应均较弱;④人地关系差异导致较发达地区农户对宅基地换城镇安置房存在排斥,次发达地区农户则更倾向于在原村落获得安置房继续生活,而欠发达地区农户对“以房换房”的补偿方式均表示接受。基于此,应根据地区差异,从重视思想引导、优先就地安置和提升补偿方式灵活性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  相似文献   
74.
创业企业创新与风险投资最优退出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险投资过程中创业企业创新度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影响,在考虑风险投资三阶段的基础上,基于具有线性需求函数的纵向产品差异化市场,通过引入产品创新度构建了风险投资家退出时收益最大化退出决策模型.研究表明:当创业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度很大时,公开上市比出售(将创业企业出售给市场上的原垄断企业)更加有利.由于有私人收益的存在,企业家会通过提高产品创新度,来推动风险投资以公开上市的方式退出,这将会产生一个冲突.通过对控制权分配,得出最优的债权和股权比例,从而减轻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利用重庆市开县357位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以分析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具有保障安居、以房养老、储备家庭财产以及支持副业生产等效用,农民工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主要受宅基地的保障功能、经济补偿期望值、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技能培训状况、家庭赡养人口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政策时,应适时建立统筹城乡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解除农民工退出宅基地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76.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吉林等7省758个村庄及村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资料,实证研究了社会信任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的影响。通过计量经济分析,研究验证了社会信任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存续和发展必要条件这样一个假说。同样面临组织化的需求,那些村民之间信任程度比较高的村庄更容易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且这些组织也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并发挥更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77.
自愿性原则是当前宅基地退出制度的重要实施基础,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对于实现耕地保护目标、推动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城市圈483个实地调查样本为例,通过考察农户分化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系,以及宅基地价值认知、代际差异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探究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户分化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正向影响和通过宅基地价值认知产生的间接正向影响,直接效应占总效应48.54%,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1.46%;②代际差异对宅基地价值认知在农户分化与宅基地退出意愿间所扮演的中介作用起到了调节效应,新生代农户受到的宅基地价值认知中介作用更加强烈和显著,而老一代农户的宅基地价值认知中介作用被削弱并趋于不明显。因此,提升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应从提升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与引导农户形成合理的宅基地价值认知两个方面着手,并对不同代际农户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  相似文献   
78.
李存行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06-209
本文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条件下,首先分析了创业投资的五种退出方式:首次公开上市(IPO)退出、被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退出、二次出售退出、股本赎回或私人收购退出和破产清算退出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创业投资的全部与部分退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9.
我国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过程中,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退出必须有序化和精准性推进。农村贫困动态监测与评估体系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的前提和保障,只有科学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才能保证贫困退出机制的合理性和公信力。目前我国贫困退出机制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构建涵盖贫困退出的动力、补偿、风险、激励与约束以及第三方评估的综合系统机制,从贫困基础、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生存环境四个向度构建多维、动态的贫困退出监测框架,推动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序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0.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798
This study adds to the product innovation literature b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yet understudied role of price distribution in shaping product demography (i.e.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s and exits). While prior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market niches in the technological and geographic spaces in order to explain product demography, price space has received very limited attention despite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ice in the market. We posit that product dynamics are largely shaped by the existing price distribution. More specifically, we argue that local density in price space determines both the likelihood of existing products exiting the market and the rate of new products entering it. Analyzing product exit and entry in the U.S. workstation industry from 1980 to 1996, we find that while price density increases an existing product’s exit rate, new products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enter the niches where the price density is high. We also draw attention to internal price density within multiproduct firms, analyzing a product’s price distance from the other products launched by the same firm. We find that this type of internal price density decreases both existing products’ exit rate and new products’ entry likelihood. Our emphasis on price spac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product innovation and dem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