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4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王艳飞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25-31,4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的知识分子改造方针,通过对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从最初实行"全包下"的政策,到初期的理论学习、"知识分子洗澡"、"人人过关"思想改造运动、参与革命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的全面改造运动,造就了新中国的知识分子队伍,增强了知识分子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一改造过程对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
回望历史,我们看到了读书人在“谋道”与“谋食”之间的“此意徘徊”,也可以说,“谋道”与“谋食”的问题贯穿于我国古代读书人历史性格形成之中,也正是在“谋道”与“谋食”的相互扭结、缠扯甚至冲突、分裂之下,我国古代读书人艰难地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73.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的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研究和阐发中国传统哲学,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74.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特点,决定了其人必须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和许可下才能实现他们修齐治平的理想,所以他们与统治者的关系往往是以统治阶级的需要为转移.在统治阶级需要他们为政权建立和巩固出谋划策的时候,是他们才能得以施展的时候,也是他们和统治阶级关系的融洽期;一旦政权巩固下来以后,统治阶级为加强专制王权,从而开始限制知识分子的权力扩张,此时,他们与统治阶级的关系恶化,处在了统治者的严厉约束之下.降清知识分子与清朝统治者的关系也是如此,经历了一个由密切合作到逐渐疏远乃至于最后的严厉批判和打击过程.  相似文献   
75.
冰心的《两个家庭》和罗蕙锡的《琼禧》塑造了同时代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两部作品在各自国家的女性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部作品创作的出发点、作品的内容以及形式等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本文以平行研究的方法,对两部作品中所描述的女性教育与家庭的关系,以及理想的新女性的形象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6.
高校学术造假事件濒濒曝光 ,有着诸多主客观原因。当前在治理客观环境的同时 ,有必要强调高校知识分子的主观道德修养 ,即树立对待学术规范和创新的正确态度 ;应以人为本 ,珍重人格 ,努力完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77.
索尔·贝娄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分子是索尔.贝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主人公形象。他们学识丰富、思想敏锐,但在探索精神家园的道路上屡屡受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的心灵背负了太多的迷惘与压力。本文力图对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以及在困境中的抉择进行分析,以期对他们的形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8.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形象;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形象;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悲剧形象的根源所在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9.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知识分子凭借自身的文化优势,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做出了独有的贡献。第一,在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关头,素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诉求和爱国情操的中国知识分子,充当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和喉舌,以自己的知识、智力和文化特长服务于宣传抗日、唤起民众的伟大事业,为民族解放战争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第二,把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造密切联系在一起,把强国之梦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视为不可分离的奋斗目标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战时民主的不懈追求者和倡导者。第三,中国知识分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保护珍贵的文物文献免遭涂炭,为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和再创造,为中国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0.
女作家徐坤以“僭越”和“内省”的不同笔致.从身份反思的角度,抒写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历史和现实重压下女性的身份危机。她以传统人文精神烛照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贫血”,以西方女性主义诊断现代女性社会存在的“失语”症状。徐坤的作品显示出其知识女性写作立场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