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961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晚清出使大臣刘瑞芬因军功入仕,多次担任地方要员,在管理地方政务、参与洋务方面,政绩突出。在任职的各个阶段,刘瑞芬都能审时度势,实干兴邦,忠于职守,勤勉有加,成功地给自己担当的角色添上浓墨重彩的妙笔。作为地方官员,他在筹饷征税、清理词讼、整治吏治、厘正民风、关心百姓疾苦、崇文兴教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政绩。在晚清风云际会之际,刘瑞芬尽瘁国事,是近代史上一位值得关注的官员。  相似文献   
72.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73.
古文小说即渗透了古文的意趣与笔法的小说。在清末民初,受国粹思潮的影响及骈文小说的刺激,古文小说的发展呈现出十分繁兴的态势。当时的古文小说可分为两类:一类在题材、主题或叙事模式上趋向新变,其中有的作品堪称现代小说的先声;一类则在意趣及写法上秉承了传统,其中产生了复古意味甚浓的古文体传奇和初步呈显自叙传小说特质的作品。由于作品的纪实和载道功能被有意识地强调,清末民初的古文小说在发展中出现了过度向古文靠拢的弊端。  相似文献   
74.
北宋中后期艳情词在情感含蕴上"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在审美品格上,对"以艳为美"的词风进行了改造;在情感表现上以健笔写柔情.这对晚唐五代以及北宋前期的艳情词,是一种转变和拓展.  相似文献   
75.
晚清时期社会传闻盛行,是非常醒目的事实。其原因是复杂的,而信息环境的影响因素不失为一个重要方面。从官方层面、民间层面以及两者间的信息沟通,从新型传媒(主要是新式报刊)的信息传播情状乃至整体的社会信息环境看,都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不啻成为促使舆论畸变、传闻盛行的病榻。  相似文献   
76.
论清末民初"童子"文学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新兴的“童子”文学洋溢着“少年气”的壮美格调,其形成原因与当时将童子看作未来之国民的“儿童观”有密切关系。注意儿童性与文学审美性,成为建立“五四”儿童文学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7.
北朝后期秀才选举重视文才,是社会重视士人文才的大环境下的必然现象.秀才对策偏重于文采,尽管是对察举制度本身的反动,却在客观上对北朝的文学风气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8.
明中后期,王学动摇了程朱理学的禁锢,使得言路放宽,朝廷内部分门立派,党争日烈。由于明代的官制,言官成为党争中首当其冲的牺牲品。贬谪广西的官宦多数因谏言被贬,而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品格,使他们普遍得到后世史官的高度颂扬,为广西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也使他们青史留名。  相似文献   
79.
晚期中世纪大学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振海 《教育学报》2008,4(6):49-53
以14世纪末基督教“大分裂”为标志,中世纪大学进入了晚期发展阶段。在“大分裂”以及15世纪人文主义向大学渗透等因素的影响下,晚期中世纪大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如大学自有建筑的出现、国际色彩的淡化和区域性的加强、教会对大学控制程度的削弱和世俗力量对大学干预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学内部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述诸多变化成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前奏。  相似文献   
80.
中晚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艳诗创作的兴盛,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艳诗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和个性特征。这种艳体诗风是中唐以来诗歌观念的变化在创作上的反映。这种诗歌观念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对齐梁诗态度的转变。同时,它还表现为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以及对诗歌言情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