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04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530篇
教育   20845篇
科学研究   7516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453篇
综合类   1754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47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2178篇
  2013年   2556篇
  2012年   3235篇
  2011年   3356篇
  2010年   2248篇
  2009年   1960篇
  2008年   2348篇
  2007年   2993篇
  2006年   2967篇
  2005年   2330篇
  2004年   1959篇
  2003年   1460篇
  2002年   1094篇
  2001年   718篇
  2000年   382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Quality assurance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 multifaceted problem further augmented by the stakeholder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Students, parents and employers are rightfully questioning the quality of the curriculum, the instructional delivery,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ccessibility to learning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employability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ies of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knowledge (Karapetrovic 2002 Karapetrovic, S. 2002. Why and how to develop a meaningfu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engineering schools. Int. J. Engg. Educ, 18(3): 285294.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herefore, to identify the parameters that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an engineer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develop an integrated model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ing and a concept map for pre-identified concept elements through a process of iterative-interactive consensus-driven methodology, as advocated by second-generation system design paradigm for evolving knowledge scenario of concepts related to quality engineering education.  相似文献   
942.
"红黄蓝"绩效管理模式立足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其主要特征为:崇尚民主,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团队协作;注重过程,动态评价;依据绩效,持续改进。这种注重绩效改进的管理模式,对学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产生了很大的生命力。本文从它的提出背景、内涵、特征、操作流程和实践价值等五个方面,对这种管理模...  相似文献   
943.
清代书院发展规模达到全盛时期,处于官、民共管状态,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有益于人才培养。以湖北书院为考察中心,主要表现为招生民间大众化、学生自治自主化,言行和道德统一,奖惩升降制,为读书人提供优厚良好的读书环境。透视古代书院管理经验,以资当今学校学生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944.
2008年5月财政部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的一大飞跃,对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不足。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我国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的特点,指出其值得商榷的地方,进而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45.
农村灰色势力的生长与发展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农村灰色势力的生长和发展与基层政府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后国家公共权力逐渐从乡村撤出,农村灰色势力得以生长和发展。因此,乡镇政府应通过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等措施来治理农村灰色势力。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意义]国外将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建设的实践较早,对其学科建设实践进行考察,有助于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提供新视野。[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对29所iCaucus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德国等五个国家的学科目录设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结论]发现国外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设置具有传统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专业与新兴专业并存、回应行业发展需求、学科交叉色彩浓厚等特征,并结合我国学科发展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保留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的二级学科地位;结合院校学科优势,建设“行业+信息”模式的新兴二级学科;以开放主动的心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意义]在学科更名背景下解析和思考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路径,旨在拓展学科内涵、丰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学科力量。[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国家战略导向,提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向度”议题,并从历史、现实、未来3个维度观测本学科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过程中的嬗变与发展。[结果/结论]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我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存在目标定位模糊、供需矛盾突出、核心能力薄弱等现实问题。为强化学科效能,更好地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面向现实情境,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坚持吸收借鉴,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动融会贯通,重视学科交叉协同;完善人才梯队,激发学科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948.
信息资源管理是人类信息基础环境变迁和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有着独特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从一个研究领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变过程深深地嵌入到图书情报学理论构建、学科建设、专业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信息资源管理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与在我国的萌发(1970—1990年);(2)我国图书情报学界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先行探索(1990—2000年);(3)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的蓬勃发展(2000—2010年);(4)数智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2010—2022年),并对每一阶段的代表性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应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理论大厦的建设,并对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评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要标准是构建出专属于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抽象规律,阐述了抽象规律应具备的特点,以期为信息资源管理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949.
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的最大促动因素,《教育规划纲要》为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地方教育发展也对当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政策调整的直接原因。实施政策调整,有关部门需在尊重政策过程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尺度,精心论证,明晰思路。谋划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的具体措施,要求有关部门把握重点,瞄准突出问题,重在充实完善中央统一领导、省级政府统筹、地方分级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50.
教授委员会:学术权力主导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授委员会制度是实现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去行政化,从行政权力主导走向学术权力主导基本目标的可行模式。当前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制度仅作为学术体制存在,要真正实现从行政权力主导向学术权力主导的转变,需要重新变革和构建教授委员会组织制度,将其作为一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作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教授委员会制度,其应是内含治学的治校组织,定位应从参与走向主导,功能应在咨询的基础上强调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